|
這台RCA的電影院用擴大機,一共有三組擴大機組,最上面那已經拆掉的是供工作人員監聽用的,中間那一組才是供電影院放映之用,下面那一組則是備用機,萬一主要機組故障,可以臨時頂上去。 |
|
陳坤志老師正在解說訊源的演進,講述美軍在大戰時,看到德國使用的盤帶機,非常驚奇怎麼聲音那麼好,回來研究之後,就讓左側的鋼絲錄音機走入歷史,正式迎接磁帶錄音的時代。 |
|
這次TAA音響展在四樓的聯大音響博物館,深具教育和文化保存的意義,是本屆音響展的一大亮點。 |
|
圖右是1940年代的美製電子琴,由Hammond Instrument出品,使用13支6SN7的真空管。左下為1980年代由瑩聲自製的卡式錄音座,型號是Cathay KD-100X,這也是臺灣第一台自製、自有品牌的卡式錄音機。 |
|
擴大機的發展史,大致就是從真空管進展到晶體機,直到今天,兩者仍然並存。 |
|
收音機象徵著20世紀的一個美好時代,承載了很多人的回憶。問起陳老師他最寶貝的珍藏是哪些,他毫不猶豫地說:就是這些古董收音機。 |
|
這次規劃的展間共有擴大機、喇叭、收音機、訊源、真空管等專區。這是陳老師所收藏的一些古董喇叭。 |
|
這套JVC的老音響,仍能發聲,在展場播放著鄧麗君的唱片,聲調懷古,與音響展裡的那些現代音響風味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