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4發表,已被閱讀 40,818 分類:人物專訪
專訪Wavac社長伊藤讓 Wavac對台灣音響迷而言是個新品牌,但這家日本Hi End音響廠商已經默默耕耘了十年,在社長伊藤讓(Yuzuru Ito)的領導下,以追求有個性的音樂重播(self-indulgent),獲得許多頂尖音響玩家的共鳴。雖然Wavac剛剛進入台灣市場,但伊藤先生顯然很重視本地,趁著台中音響展前來造訪,並接受此間音響媒體專訪。

重視追求真實現場音樂氣氛的重現

Wavac社長伊藤讓(Yuzuru Ito)
成立十年的Wavac,並不算是很資深的音響廠家,但伊藤先生投入此一行業出自個人的喜好與熱情,可說是Wavac聲音的靈魂。伊藤先生24歲的時候就進入了音響產業,但並不是設計或製造Hi End音響,而是從事舞台PA與錄音工程,他說從24歲到42歲之間都專注在PA與錄音工程,因此他非常瞭解真實音樂現場的聲響,所以他在設計Wavac時,不僅要發出唱片裡面的聲響,更重視追求真實現場音樂氣氛的重現。伊藤先生表示,要把現場真實音樂的氣氛表現出來,並不是單純地把擴大機的頻率響應或失真率做好就可以,那些測試數據僅僅是基本,只能當作設計的參考,更重要的是要把聲音的定位感、音場的深度、高度、寬度同時表達,還要有音樂的情緒和表情,這些很難從測試當中獲得,而是必須經過許多反覆實驗與嘗試錯誤,才能找到真實音樂的氣氛。

表現音樂的個性最為重要

究竟什麼是追求真實音樂氣氛重現?伊藤先生認為表現音樂的個性最為重要,而他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新的數位技術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於是他回到最基本的類比線路,從基礎研究把線路搞好。以本次展出的HE833 MKII為例,我問伊藤先生,HE833 MKII需要那麼大的電源供應嗎?另外一部HE833 Ver1.3同樣是Mono Mono設計,但後級本身的電源供應看起來相對合理,而進階的HE833 MKII使用的電源供應箱幾乎比後級本體還要更大了。伊藤先生說:「只要瞭解真空管擴大機製作的人,大概可以猜出Wavac怎麼設計電源供應的,那是非常傳統的設計,要有足夠的電源供應,變壓器本身尺寸就很大,而Wavac捨棄了所有半導體元件,完全從純類比出發,那些穩壓濾波線路就是需要那麼大的空間。」


伊藤先生繼續解釋,他說Wavac設計產品並沒有一定該如何的法則,而是順著線路發展下去,他說十週念紀念產品還有另一部SH833,定位更高階,但並沒有採用電源分離的設計。伊藤先生說他們也試著搭配分離式電源,但是聲音並沒有更好,於是Wavac保留了既有的設計,但HE 833搭配了新的外接式電源聲音更好,於是順理成章地成為更高階的產品。

HE833 MKII使用的電源供應箱幾乎比後級本體還要更大

真實音樂的品味受到市場認同

Wavac這種「順著線路設計」想法確實很有趣,譬如HE833 MKII、HE833 Ver1.3與SH833,全部使用833強放管,用單端直熱三極管製作出150瓦的超大功率,但他們也有輸出僅有10瓦的300真空管機,伊藤先生認為客層不同,Wavac應該提供相對應的產品,可是伊藤先生強調,Wavac對於聲音的堅持不同於傳統的日本音響,他說很多日本音響迷喜歡用JBL之類高效率喇叭搭配小功率直熱三極管,但他認為這樣的音樂表現雖然悅耳好聽,但缺乏聲音的權威感,而Wavac所要追求的音樂內涵更多,是要充分把音樂細節都發揮出來的設計。也因為如此,伊藤先生表示Wavac最大的市場並不在日本,反而歐洲市場是Wavac銷售最好的地方。他說這幾年東歐市場甚至比西歐市場更好,依據伊藤先生的觀察,Wavac在東歐賣得好有幾個原因,一方面這個地區的經濟越來越好,產生新興富有的消費階層,此外東歐本來就是音樂素養很高的地區,他們對音樂的要求也很高,自然Wavac這種追求真實音樂的品味可以受到市場的認同。

Wavac的公司規模不大,常任員工大約7、8個人,但負責設計線路的工程師就有三位,包括伊藤先生在內。伊藤先生投入音響設計也可說是家學淵源,他的父親早年就是做電子零件生意,但他們不是像光華商場那樣擺著零件等客人挑選,而是自己會做一點加工,提高電子零件附加價值,也因此伊藤先生很小就自己玩線路,做真空管收音機賣給客人。到2000年左右創立Wavac,伊藤先生對Wavac的所有設計與製造細節一把抓,每一個地方都堅持做到最好。譬如台中展首度展出的HE833 MKII,我們看到那重量級的機殼,是實心鋁塊慢慢CNC車出來的,這不稀奇,很多高價Hi End器材都這麼搞,但Wavac更龜毛,連表面的髮絲紋處理也要全部手工慢慢磨。伊藤先生說這是很小的地方,他們也試過機器打磨,就是不能把金屬本身自然的光澤表現出來,怎麼看都很冷,但Wavac全部用手工慢慢打磨,那金屬機箱的色光就是比別人漂亮得多。也因為堅持在日本全手工製作,Wavac做機器的「磨」工也很厲害,例如HE833 MKII,製作期至少要三個月,想買還得慢慢等。

Wavac擴大機與喇叭搭配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伊藤先生說優質的喇叭都可以和Wavac搭配得很好,他曾經聽過很多非常棒的組合,但自己很推薦Venture,而全茂代理的Accapella也是很好的搭配,伊藤先生透露Wavac在德國的代理商同時也經銷Accapella,在德國展出時也如此搭配。Wavac自家設計擴大機時搭配的參考喇叭是B&W 801,伊藤先生表示B&W這款喇叭很中性,很容易聽出擴大機的本質,他認為是很好的參考標準,有志擁有Wavac的音響迷也可以參考原廠的搭配推薦。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全茂
電話:04-2234-1815

廣告
[新聞] 變壓器、穩壓徹底分離-Wavac LCR-X2唱頭放大器
成立時間剛滿十年,去年才引進國內的日本Wavac真空管擴大機,雖然目前產品機種還不多,卻無一不精,無一不是超重量級製作,包括這部電源分離的LCR-X2唱頭放大器。電源可說是任何一部音響器材的靈魂,對唱頭放大器來說影響更為顯著...《 全文

[新聞] 2011高雄音響展預告-全茂 Acapella搭配Kondo
去年10月份曾在台中音響展上大放異彩的的全茂音響,當時以超重量級Acapella Triolon Excalibur MKIII喇叭,搭配150瓦超大輸出功率的Wavac HE-833 MKII真空管單聲道後級,和Kondo M1000 MKII前級驚艷全場,也引來不少媒體關注...《 全文

[專題報導] 圓形號角的創造者-專訪Acapella總裁Herman Winters
Acapella旗下最高階的旗艦喇叭,更是首度引進台灣、首度在音響展公開亮相,為此原廠主事者Herman Winters特別前來為代理商全茂助陣,協助Triolon開聲與調整,我們也藉此機會與Winters先生進行專訪...《 全文

[試聽報告] 深刻感受演奏者的熱情-Kondo與Wavac初體驗
[試聽報告] 飛進平常百姓家-日本Kondo KSL-M7前級
[新聞] 2010台中音響展-全茂 展場超人氣
[新聞] 取得Wavac代理權-全茂 音響展精銳盡出
[新聞] 211管終極機種-Kondo Gakuon II真空管後級
[新聞] 無銀不歡-Kondo M-1000 MK II前級
[新聞] 慶祝代理10週年-FM Acoustics全面特價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專訪 TAOC 設計總監南祐輔
TAOC 高丘株式會社是有名的日本音響架製造商,他們出品的音響墊材也有很多人愛用。不過,一直以來,TAOC 在台灣並不活躍,屬於默默耕耘的品牌。對於多數非用家來說,這不過是「另一個音響架品牌」...《 全文

Matrix Audio SC-1 外接時鐘
Matrix Audio 矩聲音響開發出他們自家首款外接時鐘,具有 4 組 BNC 端子。每一組都有獨立的緩衝輸出電路,不僅輸出阻抗穩定,驅動能力也好。不管用家是單路輸出,或者多路輸出,SC-1 均能提供... 《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