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8發表,已被閱讀 62,010 分類:原廠故事
走訪PMC生產全歷程 2011年參訪PMC原廠,是PMC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的第二場重頭戲,結束在O2廣場與Radison飯店的產品發表會之後,第二天在PMC的安排下,來自全球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商與音響媒體等,搭乘巴士從倫敦啓程前往PMC工廠所在地魯頓(Luton),車程大約一小時(如果高速公路不塞車)。

人!才是製作好產品的核心

我在2006年來PMC時也是從倫敦出發,但搭的是火車,車程大約40分鐘,不過這次搭巴士也很輕鬆,我們避開交通尖峰時段,一路順暢,不一會兒就抵達PMC工廠。九月天的英國理當已經入秋,而且該是秋意甚濃了,打包行李的時候也特別準備了外套,以備不時之需,但今年的秋天反常高溫,我們在倫敦將近一個星期,最高溫高達攝氏29度,簡直比台北還熱,生怕這氣候異常是地球溫室效應的影響。不過遠的事情不多想,好天氣倒是讓這次PMC之旅更顯愜意,來自各地的PMC代理商在車上也聊得很愉快,行銷經理Keith笑著說:「這次二十週年慶的活動,最不能掌握的因素就是天氣,還好天公作美,一連好幾天都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也讓大家心情跟著放晴。」

這位年輕人正在認真安裝PMC Logo,看出來了嗎?這位年輕人是Peter Thomas的兒子Mike

因為參訪團人數眾多,工廠又不是設計來讓這麼多人參觀的,所以訪客們要分組參觀,全程由行銷經理Keith與歐洲地區業務經理Mike陪同講解。在進入工廠的第一站,Keith簡單說明了PMC把喇叭做好的「關鍵」,第一項就是「人」!Keith說PMC的員工流動率很低,許多人都在公司裡面工作多年,不僅技術熟練,更瞭解PMC製作產品的理念:他們不是做大量生產的喇叭,而是製作性能頂尖、精緻手工的喇叭。也因為相信這些基本的生產邏輯,現場人員不會「趕」,而是更注意細節,慢工出細活,寧可慢一些,但一次就要把工作做對做好。

Keith指著記錄本,他說PMC創立以來就有完整的零件數值測試紀錄,早期只有紙本,現在除了紙本之外,還會輸入電腦資料庫,以便查詢。

百分之百的零件檢驗

參訪PMC工廠的第ㄧ關是零件檢驗區。Keith說從PMC創立的第一天開始,他們就這麼做:所有進入工廠的電子零件「百分之一百」檢驗,依照數值分門別類儲藏,才送入生產線。為何要這麼麻煩地把電子零件全檢、紀錄、入庫?目的就是要確保產品的一致性。Keith表示,PMC選用的電子元件都是歐洲知名廠家,品質本來就很好,但檢驗並不是不信任供貨廠商,而是電子元件本來每一批貨都會有些許誤差,對零件廠來說是正常的誤差,但對PMC而言,不同批號的電子元件代表最終喇叭成品存在誤差,所以他們設定了一個很嚴格的「誤差容許值」,只留下合格的元件。此外,所有測試數值都有紀錄,如果日後出廠的PMC喇叭有問題,可以追本溯源,找出和原始零件最接近的新零件更換,這樣才不會因為換了零件,連聲音也變了。

每一個進入PMC工廠的被動元件都要經過測試,並且作成紀錄,確保誤差值最低,日後維修也可以找到數值最接近元件更換。

關鍵單體自行設計製作

PMC喇叭有部份使用外購單體,但他們也自己製作單體。在工廠參訪的第二關,我們看的就是單體的製作。什麼單體這麼重要?PMC一定要自己做?當然是75mm軟凸盆中音,那可是PMC漂亮中頻的靈魂元件!Keith指著繞線機,看似簡單,他說繞線時線圈會穿過Epoxy乳膠槽,沾上適量的乳膠,讓線圈與音圈筒接合。Keith說乳膠的選擇是關鍵,繞線的速度也是關鍵,這樣才能控制Epoxy膠足夠膠合固定,同時不會增加太多質量。繞好線的音圈接著要送入240度的烤箱,烘烤40分鐘定型。請注意,這段工作都是純手工,靠的也是熟練的技術人員。

繞製音圈的繞線機,線圈會經過「膠水槽」,與音圈套筒黏接。

接下來Keith帶我們到一個大工作台旁邊,上面已經準備好零件了,那是75mm中音單體的分解零件,由Keith示範組裝。Keith很不好意思地說,他很久沒有組裝了,不熟練可能會裝錯,要大家包涵,畢竟他是做行銷的,不是負責生產的。Keith一段段組裝,這75mm中音單體零件可真雄壯,Keith指出內中的銅蓋是PMC的設計,和ATC不一樣,用以增加磁隙之間的磁力。在最後組裝75mm軟半球振膜之前,Keith特別指出PMC自家75mm中音單體的「祕密」。

Keith親自示範「安裝」PMC 75mm中音單體,用料真紮實,不過Keith很久沒有安裝了,有些不熟練,畢竟他是行銷經理,不是生產經理。

更上層樓的PMC 75mm中音軟半球單體

什麼祕密?Keith說原本ATC的中音單體性能很好,但Peter發現這只中音在測量時有一些頻率響應不平直的地方,他花了好些時間尋找問題的來源,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振膜後面的空腔作祟,所以Peter增加了一塊小海綿,藏在軟半球振膜裡面,用以吸收背波額外的能量,如此一來頻率響應更為平直,中頻也更為乾淨了。看似很小的改良,但聲音的魅力就藏在這些看不見的小地方。

把繞好的音圈裝在中音單體的金屬框架內

75mm的軟半球振膜表面怎麼做?靠手工「塗抹」,每一個都是人工用畫筆塗上去的。Keith說這項工作要花時間訓練,至少六個月才能學會「均勻塗抹」這項功夫,這樣頻率響應纔會平直漂亮。此外,就算是熟練的工作人員,不合格率還是將近1/10,真是耗時費力,也代表成本相對很高(這可是英國的人工成本)。從前面音圈繞製、振膜塗佈、反覆烘烤乾燥、組裝......,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一個75mm中音單體?Keith回答:「大約一個星期。」

裝上未塗裝的中音單體振膜

音箱內外都貼木皮

由於參訪PMC時機正值二十週年,也剛好是「二十週年紀念系列」Twenty出貨的高峰,所以工廠全部的產能都在Twenty上面,看不到其他型號的PMC喇叭。Keith指著一旁Twenty喇叭尚未組裝的音箱,他請大家注意音箱內部,一樣是實木貼皮,雖然藏在看不到的地方,PMC一樣用心。Keith說音箱內外都貼皮,為的不是好看,而是讓音箱內外的壓力平均。

這段時間PMC都在趕Twenty系列出貨,只見一整排都是Twenty系列的音箱,等待完成。

在PMC工廠看不到製作音箱的木工機具,因為他們不生產喇叭木箱。Keith說他們一直找英國知名的高級傢俱代工製作音箱,而PMC的傳輸線式音箱因為結構很複雜,其實很難找普通的傢俱工廠製作,甚至他們合作的夥伴也常常抱怨,怎麼PMC的音箱那麼難做。Keith說他們找音箱工廠常常要靠交情,不然這麼難做的音箱,大部份工廠都不願意做,他們覺得做PMC的音箱實在太耗時間了。

這位先生正在為喇叭安裝內部阻尼,這可是傳輸線音箱的關鍵技術之一

外購的音箱怎麼做品質管制?Keith說外觀檢視比較單純,用眼睛看就能檢查,但結構的部份要靠現場工作人員,他們會在音箱周圍輕輕用手敲打,如果敲打的聲響聽起來不均勻,代表內部結構可能做得不夠紮實,PMC就會退貨。關於音箱的品管其實在每一個製作關卡,一直都在執行,因為工作人員要反覆在音箱上面安裝單體、分音器等零件,一邊製作就一邊檢查音箱是否有瑕疵。

儀器測試與人耳試聽雙管齊下

喇叭完成之後的最後一關,就是品管。這次沒有看到實際品管操作,Keith只好口頭解釋。PMC的品管區放著所有PMC喇叭各種型號的「參考機」,那是設計完成之後的「最終標準」,也是所有完成後PMC喇叭的「測試比對標準」。喇叭完成之後,品管區會利用儀器測試,並與「測試比對標準」的數據對照,如果測試數據在誤差容許值之內,代表完成品通過第一關考驗。第二關則是實際聆聽,把完成品和測試參考喇叭接上擴大機,用人耳聆聽驗收。

這是品管區,擺滿了各式PMC喇叭,那可不是等著出貨的新品,而是PMC用來當作參考的「標準喇叭」

手工打造比機器好聲

Keith在每一個生產流程中間,不忘和大家解釋特定的零件來源,絕大部份都來自英國,有部份單體是PMC提供材料,請Seas幫忙製作,來源也是歐洲。Keith表示他們刻意選用英國零件,為的就是保持PMC「純正」的英國血統。Keith歸納了PMC的市場優勢,他說PMC的規模並不算大,但他們很認真地看待「純正英國音響」這件事,而且是純正的「英國工藝」。在PMC工廠裡,手工流程佔了大部份,從零件配對、單體組裝到分音器與單體安裝,幾乎都是手工製作。Keith很認真的說:「不是我們不願意用機器,但多年生產經驗告訴我們,手工製作真的比機器自動生產要來得好聽!」

這位小姐正在製作分音器

看完PMC生產的全歷程,我不禁要想,Peter Thomas談傳輸線式音箱的設計,純然是科學,但他們生產的過程卻是如此「手工化」,或許,在嚴謹的音響設計技術之中,能讓喇叭發出好聲的關鍵,恐怕還是一點一滴的手工製作,而PMC諸多工作人員溫暖的手,真實地賦予了PMC重現音樂的熱情與溫度。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瑩聲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超越傳統的新價值-試聽PMC Twenty 23落地喇叭
Twenty 23是從白紙開始的設計,所以單體看起來還是高音和中低音兩顆,實際上卻是全新的型號。高音是新的Sonolex振膜軟半球單體,之前在Fact系列第一次推出,Twenty 23用的是27mm口徑,尺寸更大一些,我想應該是希望讓高音向下延伸更多...《 全文

[專題報導] 傳輸線式設計更精進-二十年里程碑PMC twenty系列
這次PMC的海外業務經理Andy Duffield再度來到台灣,原以為會帶來twenty系列最新的twenty C中央聲道喇叭,因為twenty C這幾天也才在上月底舉行的英國布里斯托音響展中正式亮相,不過據瑩聲表示,twenty C真正的到港時間大約是在四月中...《 全文

[試聽報告] 小尺寸有大馬力-試聽PMC Twenty 22書架喇叭
Twenty系列的問世,似乎可以感覺得到PMC的市場風向有些變化,最重要的改變就是:PMC喇叭變漂亮了!以編輯部拿到的Twenty 22為例,箱體看起來還是方方正正,但多了向後的傾斜角度,木箱邊角削切乾淨俐落,更顯高級傢俱的質感...《 全文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Fluid Mastering Studio的PMC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傳輸線式喇叭的奧祕
[專題報導] Peter Thomas感性談創業歷程-PMC二十年精彩回顧
[專題報導] PMC原廠之旅-Peter Thomas的經典收藏
[專題報導] PMC二十週年代表作-全新TWENTY系列剖析
[專題報導] 英國PMC原廠之旅-O2廣場盛大舉辦紀念派對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