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發表,已被閱讀 116,006 分類:專題
ASI空間實驗室 三款角錐 在一整個音響系統的成員中,如果要你排出重要性的次序,排在最後的是什麼?我想,多數發燒友最注重的是器材與線材,通常是等到器材、線材都調整到滿意了,才會專注於空間調校、角錐墊材與音響架,甚至是根本把它們忽略了,而只注重器材與線材。我以前也這麼想,認為空間調校、角錐墊材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但自從負責起「ASI空間實驗室」專題之後,我發現它們的重要性絕不在器材、線材之下,沒有好空間,你幾乎不可能得到好聲音,而這次用過ASI角錐後,我才知道,原來角錐的影響也是如此之大!

讓震動不回傳至器材

角錐的作用是什麼?直白地說,就是用於接觸。不論是訊源、擴大機還是喇叭,總得要擺在某個東西上,這東西可能是地板、架子或檯面。音響器材在工作時一定會產生震動,無論是喇叭或唱盤轉動的機械性震動,還是電子電路運作時的細微震動。這些震動不僅是劣化器材本身聲音表現的元凶,震動也會經由接觸而傳導至器材架,導致大家一起諧振,讓震動的狀況更形複雜。而角錐的作用就是在「處理」這些震動,進而減低器材本身的震動,或是減少震動的傳導,讓訊號所受到的干擾降至最低。

那ASI角錐又是如何「處理」震動呢?據設計者Franck Tchang表示,ASI角錐在接收到器材的震動之後,會加以消化,並使之不回傳至器材,因此可以減低器材自身的震動。


由左至右分別是Solid、Classic與Top Line角錐,他們的原理相同,差別在於木頭的層數不同,等級越高的層數越多,結構越複雜。

極為特殊的結構

ASI角錐的功能藉由其特殊結構來達成。一般我們常見的角錐多半是實心的單一材質,例如金屬、木料、碳纖維、橡膠、化合材料…等,也有一些會用上鋼珠或陶瓷做中介,來減少接觸面。Franck則使用多層次木料,角錐內部並留有空間,側邊還有外通的小孔洞,因此結構可是複雜得多。

每一個ASI角錐必定會用上兩種木料,分別是歐洲軟質楓木(soft maple)與桃花心木,2種木料層疊之後,之間再加一層布纖維,藉以吸收震動。目前ASI角錐共有3款,由低至高分別是Classic、Solid與Top Line,差別在於木料的層數,Classic有2層,Solid有3層,Top Line則是4層,因此你可以看到2種色澤的木料疊合成圓柱,每層之間還有薄薄一層顏色更深的材質,就是布纖維。

除此之外,ASI角錐內部留有氣室(acoustic chamber),並透過小小的氣孔讓空氣得以內外流通,而氣孔就位在布纖維層的位置。這樣做有何目的?之前說到,ASI角錐接收到器材的震動之後,會加以消化,讓震動不至於回傳,氣室與氣孔的作用就是藉由空氣流通來消散震動。


3顆金屬珠子是支撐器材的接觸點,畫面下方的3個黑點是內部氣室(acoustic chamber)向外透氣的圓孔。器材的震動會在氣室裡消化,讓震動不至於回傳。

沒有凹洞的圓形墊片

市面上每種角錐幾乎都隨附金屬墊片,讓角錐落地時不至傷到地板或器材架,ASI角錐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ASI角錐連這金屬墊片都有學問。什麼學問?有3點,一是墊片很小,比我們常看到的角錐隨附的墊片都要小;二是材質,Classic直接用1分錢歐元的硬幣當做墊片,因為材質剛好是Franck要的,Solid與Top Line的墊片則採銀銅合金製作;三是墊片中心點沒有凹洞,而是完全平整的圓片,所以尖錐是平落在墊片上。為何墊片沒凹洞?因為凹洞會讓能量往洞裡集中而無法消散,這樣聲音就會變笨。

接著來看ASI角錐的使用方式。不管是哪個等級的ASI角錐,都是3個一組,透過3點落地取得最穩定的平衡。使用時2顆墊在左邊,1顆墊在右邊。如果是較輕的器材,單獨那顆角錐請墊在面板與背板的正中間;如果器材內部有大型變壓器,讓器材的重心明顯偏移時,單獨那顆角錐可移至變壓器下方,另外2顆角錐的位置維持不變。簡單來講,原則就是單獨那顆角錐需墊在器材較重的那一側,因為多數器材的變壓器都在左側(電源插座多半設在左邊),因此單顆的墊在左邊。


頂級的Top Line角錐,用了4層木頭,每層之間還有布纖維用以吸收震動。

角錐不見了!

試聽時我先從入門的Classic角錐開始試起,把一組3顆墊在前級下方,那我原來的墊材是什麼?是用實木與金屬合在一起的圓柱形墊材,然後上面再用一些萬用黏土黏在前級底板。為何還要加黏土?因為我覺得直接墊並不好聽,我可是試了很久才決定這樣的配方。結果,Classic一換上去,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角錐不見了。

為何我會用「角錐不見了」來形容對Classic的第一個印象?因為在這之前我替我的前級試了很多種角錐,包括橡膠的、銅質的、鋼質的、實木的,以及前述的實木加金屬的圓柱,但每一種都難免有一些癖性,就是會改變某一頻段聲音的音色音質,但又不見得是好的改變,結果讓聲音不均衡,不順暢,也不好聽。實木加金屬的圓柱再加黏土,是我試了很久才勉強可接受的配方,但一碰上Classic便高下立判,Classic像是把材質的癖性變不見了,留下的就是很自然的聲音,讓我不再被卡在前級的墊材這裡而疑神疑鬼,終於可以專注地聽音樂了。


入門級的Classic角錐,只有2層,側邊的氣孔只有一個,但效果已經很鮮明了。

位在3者中間的Solid角錐。

更豐富的聲音

除了去除掉角錐材質的癖性外,Classic還帶來一些東西,那就是更多的細節。不對,應該不能說是Classic帶來更多細節,因為它不會「產出」細節,而是Classic透過它自己的方式處理好前級的震動,找回了前級原本就有但是被震動而掩蓋掉的細節,而讓我聽到了更豐富的聲音、更活生的音樂,與更多感受。

這時讓我更感到好奇的是,等級更高的Solid與Top Line角錐如果再更換上去,還能有什麼變化?這就是設計者Franck厲害又實在的地方了。我依序再把Solid與Top Line一一換上,我發現它們帶來的提升具有相同的脈絡,但每跳一個等級,就可以清楚感覺到聲音也跟著升級,絕對不會白花銀子。由此推論,我相信Franck應該有做出比Top Line結構更複雜的角錐,但可能聲音升級的幅度沒達到他的要求,所以他就維持三個等級的角錐。


ASI角錐的試聽繼續進行著。我手邊有Classic、Solid與Top Line各一組,Top Line已換到前級下面,而被換下來的Solid我就拿去墊電腦(我用PC配USB DAC做訊源),Classic則墊在NAS下面。一墊之下,這下可好,換我被電到!因為全頻段細節以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流瀉,讓我聽到「完整」的錄音。當然,我不可能知道錄音當時的聲音是什麼樣子,但我現在聽到的聲音已比未使用ASI角錐前完整得太多了。

畫面中是ASI角錐所使用的金屬墊片,左邊的其實就是歐元一分錢硬幣,給Classic角椎用的;右邊的則是ASI特製的墊片,金屬材質為銅銀合金,用於Solid與Top Line角錐。請注意,這些墊片的中心點都沒有洞喔!尖錐直接落上去就是了。

重現完整的聲音

我所謂的完整,就是一個聲音發出時,到發出後,應有的所有訊息。例如撥弦的指腹壓弦聲或pick撥弦的質地,鋼琴觸鍵的清脆質地,擊鼓時鼓錘接觸鼓皮的撞擊感,管樂吹奏當下的氣柱音,弓弦摩擦的沙沙聲….等,就是聲音發出時應有的特質。這些聲音發出之後,伴隨著的便是泛音所構成的音色與質地,讓我們辨認出是什麼樂器,以及所謂的水分、光澤、晶潤感、通透感、松香味、韻味…等讓人迷戀的東西。然後還有聲音發出之後的尾韻擺盪、空間殘響。這些東西都因ASI角錐變得更清晰而豐富了,讓聲音變得完整。當聲音變得更完整,聽者便可以更直接地接觸到錄音的原始面貌,更直接地接受音樂的感染,而感受更多。


ASI角錐的包裝盒,帶了一點古典氣質。

廠商資訊

ASI角錐建議售價:
Classic — 15,000元/3個一組
Solid — 20,000元/3個一組
Top Line — 25,000元/3個一組
代理商:巴洛克
電話:(02)2516-7050
網址:www.ansbach.com.tw

廣告
[專題報導] 獨樂樂也能眾樂樂-ASI空間實驗室 圖書室的音響系統
這次的屋主是國內著名的古董字畫收藏家黃先生,他在台北市大安區精華地段的靜巷內購置了一處一樓房舍,做為圖書室之用,裏頭收納了多年來他蒐集的有關古董、字畫與藝術品的專業書籍及期刊。這些書冊他都開放給好友,或對古物藝術品有興趣...《 全文

[試聽報告] 驚人的音樂表現力-EAM Lab HP01 / HA600前後級
但老實講,第一眼看到HP01前級與HA600後級還真是不太習慣,它的圓弧框線面板與時下常見的方框造型大異其趣,而鍍鉻材質面板搭配純白塗裝的機箱,使它帶有既科技又古典的氣質,讓人很難藉由外型去猜測它的聲音走向。有趣的是,EAM Lab後...《 全文

[專題報導] 調校因地制宜-ASI空間實驗室 實際案例分享
接下來我便用幾個實際案例,說明ASI面對不同情況時可發揮什麼樣的功效。這幾個例子都是ASI代理商巴洛克的朱先生接受中國武漢音響經銷商的邀請,親自到消費者家中進行ASI的安裝與示範,因此都是直接針對現場情況來做調整,而不是依樣畫葫蘆...《 全文

[專題報導] 打破空間的界線-ASI空間實驗室 Westlake調校記
[專題報導] 可以很放心地聽音樂-ASI空間實驗室 淡水楊府
[專題報導] 什麼才叫音樂性!?-ASI空間實驗室 專訪設計者Franck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試聽 Heed Lagrange 綜合擴大機
終於因為 Lagrange 的誕生而被打破了。Lagrange 一改過往半尺寸機的傳統,採用全尺寸設計。真不知這是歷經 Heed 公司內部多少的爭辯才做出的決定。但是,我認為,這個大膽的一步,會深深影響 Heed 未...《 全文

NuPrime 成立 DM Connect 線材品牌
好消息!我們所熟知的 D 類擴大機先驅 NuPrime 正式進軍線材領域,和資深音響設計師 Demian Martin 合作成立 DM Connect 品牌,未來將藉由 Demian Martin 長達數十年的音頻技術與經驗,結合 ...《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