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發表,已被閱讀 130,516 分類:原廠故事
2014  Gryphon原廠採訪(四) 「很多人警告我們,如果Gryphon開始做喇叭,會失去很多朋友。」Flemming這麼說著。

為什麼?因為Gryphon從擴大機起家,在還沒有設計喇叭之前,許多喇叭品牌會很樂意使用Gryphon擴大機來搭配,在全球各地的音響展上可以增加許多曝光的機會,可是如果Gryphon自己開始做喇叭,那麼其他喇叭品牌可能就不會用Gryphon擴大機了。所以,Flemming才透露多年前CES大展上的故事,當年Stereophile創辦人Gordon Holt特別去聽Avalon新推出的喇叭,Flemming也在那裡,Gordon告訴他,許多業內的朋友都跟他說,Avalon新推出的旗艦喇叭非常好聽,所以他特別來聽一下,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好聽了,因為他們搭配的是Gryphon的擴大機。」可是,如果Gryphon自己開始做喇叭,恐怕其他喇叭品牌就不願意用Gryphon了。

受音響怪傑Steen Sa. Duelund的啟發

與Flemming認識多年,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音響設計的知識,不過,真正讓Flemming決定要設計Gryphon喇叭,卻是另一位丹麥音響怪傑Steen Sa. Duelund。如果您是喜歡DIY的發燒友,一定聽過Duelund的發燒零件,由丹麥Duelund Coherent Audio製作發售,沒錯,這就是Steen Duelund的公司。Duelund在哥本哈根的一家醫學院教書,但是對音響設計非常熱中,Flemming說他是個天才,但是做起音響設計就像瘋子一樣,根本天馬行空,也因為如此,Flemming第一次見到Duelund,就彼此氣味相投,互相欣賞直來直往的個性。於是,在Duelund的協助下,開啟了Gryphon喇叭三部曲的第一幕:Cantata、Poseidon與Trident。

Duelund有哪些瘋狂的設計舉動?Flemming說他的想法很多,有些幾乎不可能製作出來,譬如他曾經把喇叭單體用牙線「懸吊」起來做喇叭,這種喇叭根本無法生產,也沒辦法在家裡面安裝。而Duelund在喇叭上面研究多年,發展出一套所謂的Duelund法則(Duelund’s Principle),就好像Linkwitz Riely分音濾波一樣,是分音器設計的法則之一,而Gryphon喇叭三部曲的第一幕,三款喇叭全部都是根據Duelund法則所設計。問題是:什麼是Duelund法則?

Gryphon第一款喇叭Cantata,是Flemming與Steen Deulund合作的產物。

Flemming說Poseidon雖然重量超過五百公斤,還是四件式設計,但基本上是放大版本的Cantata

必須先有最優秀的單體

Flemming表示,Duelund法則包含一連串的觀念,並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但是最基本的法則就是:如果想設計出最優秀的喇叭,首先必須有最優秀的單體。Flemming說,如果沒有好的單體,喇叭的設計最後會變成一大堆補丁,因為設計不良的單體,本身工作不正確,經常產生相位誤差,甚至頻率響應銜接不良,這些都需要靠分音器去補正,可是不好的單體本身已經沒辦法正確工作了,分音器再去做補丁恐怕雪上加霜,越弄越難聽,搞到最後就是把聲音弄得一團糟。

所以,設計喇叭的第一要務,就是找到最好的單體

Gryphon怎麼做?前面說過了,Flemming的任務就是「專業集結」,Gryphon自己沒有足夠的人才來做喇叭單體,所以他們要找合作夥伴,有了Duelund加入,Flemming等於找到對的人來設計單體,但是找誰做?Flemming找上同是丹麥公司的Scan Speak。按照Duelund的想法,Scan Speak有一款中低音單體基本體質很好,只是需要經過修改,於是Flemming就出面去找Scan Speak洽談。

Femming找丹麥Scan Speak修改單體,可是當他講完要修改的地方之後,等於整個單體全部重做,您可以想像Sacn Speak的人有甚麼表情了

採用訂製單體

Flemming回憶去找Scan Speak的時候,他指著Scan Speak一個5吋中低音單體,告訴他們這是很不錯的單體,Gryphon想要用,但是他希望做一些修改。哪些地方要修改?首先,單體懸邊太硬了,要換軟一點的材料,然後是單體中央的防塵蓋,Flemming想換上類似乒乓球的材質,再來,他們也覺得振膜材質可以換過。講完了嗎?還沒,彈波的材料偏硬,Gryphon的版本要換軟一點的;單體背後的框架一體成型很好,可是太粗了,會影響聲波背波的擴散,要換細一點的框架,但一樣要一體成型;還有,單體原本只有一組正負極端子,Gryphon版本要變成兩組,這樣才能平衡,另外為了提升單體功率承受力,磁鐵引擎也要加大。

您可以想像Scan Speak聽完Flemming講完這些「希望配合修改」的內容,究竟是什麼表情。基本上,Flemming講完這些需求,等於告訴Scan Speak要把這個5吋中低音單體全部重做。舉凡懸邊、振膜、彈波、磁鐵引擎、單體框架、端子等等,全部都要修改,我問Flemming,到底這個單體哪一個地方沒有修改?他說:「有啊!筐體上面那四個螺絲孔我沒意見啊!」

聽完Flemming的「要求」,Scan Speak的反應是什麼?他們馬上說:「你瘋了嗎?做這麼多修改,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Flemming當然知道,可是為了配合Duelund的想法,再怎麼貴也要準備好「最好的單體」這項材料,所以馬上表明Gryphon願意負擔修改開發的費用。接著Scan Speak的人又說:「這是Duelund的設計吧?以前就曾經聽他這麼說過,我們可能做不出來。」

Deulund的空芯電感,用在Gryphon喇叭的分音器上面,昂貴在哪裡?設計!光是電感繞製的方向與密度,別人家通通學不來。

公開的秘密

Flemming當然不會那快就放棄,想盡辦法說服Scan Speak,其實Scan Speak並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如果單體「修改」要像Gryphon這麼徹底,而其他委託Scan Speak製作單體的喇叭公司,全都依樣畫葫蘆,每一款單體都來這麼徹底的翻修,Scan Speak的生意恐怕很難做,研發部門肯定會發瘋。最後,Scan Speak終於同意Flemming的要求,幫他們製作Duelund想要的「最好的單體」,但是有一個條件:Gryphon不可以跟別人講他們的單體是Scan Speak幫忙修改製作的。這有什麼難?Flemming欣然同意。

磁鐵要大,這樣才夠力。換掉!

彈波、振膜、懸邊,通通要換掉!按照Gryphon的想法來做。剩下哪裡沒有改?四個固定螺絲孔的位置。

可是Flemming已經同意不講Gryphon用的是Scan Speak特製單體,怎麼現在又講出來了呢?故事回到Cantata發表的第一年,Gryphon依照往例帶著這對書架喇叭征戰全世界各地音響展,其中在莫斯科的音響展,Gryphon的展房非常大,可是現場就只擺著這麼一對小小的Cantata書架喇叭,但是效果非常的好,甚至比附近幾個大展房裡面的大型音響系統還厲害。許多俄羅斯當地的音響代理商都擠到Gryphon的展房,爭睹(聽)Cantata有多厲害。

在莫斯科的音響展上Cantata大出風頭,結果有一天Scan Speak公司的業務帶著客戶來Gryphon的展房,告訴他們Cantata用的是Scan Speak的單體,Flemming人就在旁邊,覺得很奇怪,不是說好不讓人家知道Gryphon用的是Scan Speak單體的嗎?怎麼你們自家人跳出來搶戲?就這樣,Scan Speak與Gryphon約定的小秘密,變成了公開的事實,Scan Speak也經常宣傳Gryphon用的是他們家的單體,畢竟,Cantata那麼好聽,Scan Speak也有功勞啊!

三部曲之後,還有一對Atlantis,才進入Flemming主導的時代。

圓弧形單體排列

按照Duelund的想法,Flemming與Scan Speak合作「最好的單體」,可是Duelund法則還有第二項重點:絕對的時間相位一致。這件事情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喇叭設計者不是很早就在談時間相位一致嗎?Flemming說,人的聽覺很奇妙,對時間相位的敏感度,更勝過對頻率響應的敏感度,可是Flemming也說,雖然大家都在講時間相位一致,可是非常難達到。因為高頻跑得快,低頻跑得慢,所以有些人直接把前障板向後傾斜,結果通通往天上發聲了,這種設計的投射角度不對,所以Gryphon的方法是設計成「弓形」,讓單體排列在一個圓弧上,聚焦投射在聆聽者的位置,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時間相位一致,而這種單體排列的方式,也是Duelund法則的一部分。

Gryphon總部裡把Cantata與Mojo這兩兄弟擺在一起,形成有趣的對比。

Mojo書架喇叭是Flemming進一步延伸Deulund法則,加上自己的想法完成的新一代Gryphon喇叭。

Q Controller到了Mojo,就變成這個模樣了!

Flemming強調,Duelund法則更像是一種喇叭設計的哲學,而不是死板的設計規則,所以相同的理念,從小喇叭到大喇叭都能通體適用。所以,Cantata是第一款遵守Duelund法則設計出來的Gryphon喇叭,而之後的Poseidon、Trident,全部都是應用相同的Duelund法則,即便Poseidon已經是重達500公斤,四件式超大型喇叭,但是基本上就是「巨大化的Cantata」。

Flemming又說,Duelund法則還有一項重要的關鍵,就是「簡潔」(Simplicity),Flemming表示,如果單體與各部份元件本身的性能越好,越不需要其他的設計來做修正,譬如低音單體,Duelund要求低音單體要擁有「足以延伸到中頻段」的頻率響應,這並不是要讓低音單體去真正在中頻段工作,而是要讓中頻與低頻能夠「無縫銜接」,兩者重疊得更多,頻率響應就能結合得更自然、更輕鬆。

即將推出的Pantheon,高音也是鋁帶高音,設計方向與Pandragon相同。

採用Q值控制器

不過,我們在Poseidon看到主動式低音設計,這也是Duelund法則之一嗎?未必。Flemming解釋,他在設計擴大機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任何喇叭都能驅動,而且要擁有很好的頻寬與動態,那麼他必須考慮的面向很多。但是現在條件改變了,如果設計只要「推好低音」的擴大機,那麼頻寬就限制在低頻段,就容易多了。所以說,低音採用主動或非主動設計,未必是Duelund法則之一,他只要低頻能夠與中頻重疊夠多,而Flemming採用主動式設計,是要讓低頻段推得好,就算用家搭配其他品牌的擴大機,Poseidon的低頻還是在Gryphon設計的掌握之中。

Gryphon喇叭還有一項別人沒有的特殊設計,也是從Cantata開始,就是「Q值控制器」。什麼是Q值控制?一般我們談到Q值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單體本身的Q值,一個是箱體的Q值,這兩種Q值會交互作用,設計喇叭的人有公式可以計算,不過我們並不打算設計喇叭,只是想瞭解Q值控制到底在做什麼。簡單講,Q值控制就是藉由調整喇叭的Q值,讓喇叭單體與箱體互補,可以增加低頻延伸能力,或者縮小低頻延伸能力。


糟糕,好像越講越玄,我們用Cantata為例,沒有Q值控制的時候,低頻延伸達35Hz,可是加上了Q值控制,低頻延伸可以到20Hz。Gryphon怎麼做到的?Q值越低,單體與箱體的諧振越低,所以低頻就會收束有力,可是頻率響應的延伸只能到35Hz,當Q值調高,單體與箱體之間的諧振增加了,頻率響應就會進一步向下延伸,所以Cantata才能從35Hz再進一步延伸到20Hz。還有,外接的Q值控制器不僅可以調整Q值,增加(或減少)低頻段的延伸,裡面的供電同時幫分音器上的電容充電,這樣可以提升電容的反應速度,這也是Gryphon材有的特色。

Gryphon喇叭的三部曲「第一幕」,在2005年推出Trident之後暫時告一段落,因為Steen Duelund在2005年4月16日過世,這三部曲只能寫到這裡。接下來呢?那是Flemming自己繼續發展出來的新喇叭。有哪些喇叭?2009年的Mojo、2013年的Pendragon、Trident II與2014年的Pantheon。

新一代Gryphon旗艦Pandragon

開始採用鋁帶高音

談到自己發展出來的四款新喇叭,Flemming笑說這可能不是百分之百Duelund法則的實踐,因為這四款新喇叭都使用鋁帶高音,而不是過去的軟半球高音,鋁帶高音本身是扁平長條狀,總不可能把鋁帶彎曲吧?那單體就壞了。所以,雖然一樣遵守「絕對時間相位正確」的法則,可是新一代Gryphon喇叭有了Flemming加入的新元素。

Flemming說,所有的設計依然是依據Duelund法則,但是他一直很喜歡鋁帶高音的聲音質感,所以他開始研究鋁帶高音,首先在Mojo上面使用,後來延伸到Pandragon、Trident II與Pantheon。

當我們在Gryphon工廠的試聽室,聆聽Pandragon的時候,Flemming告訴我們,Gryphon一直相信「許多」尺寸較小的低音單體,比單一個大尺寸低音更好。他認為低頻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讓單體「推動」很大量的空氣,既然要推動大量的空氣,就需要足夠的單體振膜面積。對於Gryphon來說,他們選擇用較多尺寸相對小的低音單體,加上充沛的功率(以Pandragon來說是1000瓦功率模組),會比相同面積的大尺寸單體要好。

Trident II比前一代更高了,一樣是半主動設計。

多個小尺寸低音單體產生足夠發聲面積

Flemming解釋,大尺寸的低音單體就算有足夠的振膜面積,可是為了推動大低音單體,所有的設計都必須跟著變大,像是音圈、懸邊、框體等等,這些都會增加驅動的難度,意思是說擴大機很難抓住大尺寸低音單體,大尺寸低音單體本身的重量,會拖慢振膜反應的速度,這些都是「百分之百的失真」。可是如果使用許多小尺寸的低音單體,可以媲美大低音單體的振膜面積,但也因為每一個元件此寸較小,質量較低,擴大機可以牢牢控制住單體,達到最好的暫態反應,同時消除低音單體運動時的失真。Flemming說,大尺寸低音單體很容易發出「Woo、woo」的低音,感覺好像低頻量感很多,但是實際上總是推著尾巴,那是擴大機控制不住大尺寸低音單體的失真,可能有人喜歡這種低頻,但是那不是Gryphon想要的低頻。

Pandragon不只是平面化單體排列改變Duelund法則的設計,Flemming說,Pandragon的中音使用了2公尺長的鋁帶振膜單體,雙面發聲,這個鋁帶振膜單體改變了Duelund法則的應用。為什麼?因為2公尺長的鋁帶振膜單體,負責了200Hz~18kHz的頻段,涵蓋了7個八度音,幾乎人耳聽得見的頻率,都能由鋁帶振膜單體發聲,這麼寬闊的中頻段,讓Flemming可以捨棄複雜的分音器設計。為什麼?18kHz以上交給4個氣動式高音單體負責,這部分等於只幫音樂加上高頻泛音的延伸,而鋁帶振膜單體實際上可以延伸到50Hz,可以和低音柱非常自然的銜接。Flemming說,他等於靠鋁帶振膜中音,就可以捨棄掉複雜分音器的麻煩是,他說:「就算是Durlund法則,也無法打敗沒有分音器最好的超簡潔設計。」

AMT氣動高音搭配鋁帶中音,讓中頻段完全不需要分頻點。Flemming說,再怎麼簡潔的分音器設計,都比不過不需要分頻。

關於Gryphon的喇叭設計,我大概已經把在丹麥聽到的所有故事,都寫下來了,雖然Steen Duelund在2005年過世,可是Flemming依然珍惜合作的情誼,依然按照Duelund的法則來設計喇叭,當然,Flemming一直在追求進步,新一代的Mojo、Pandragon、Trident II與Pantheon,就是基於Duelund法則上再進一步突破。除了在Gryphon工廠的試聽室聽到以外,我還沒真正近距離欣賞過這一系列「Gryphon喇叭第二幕」,等不及要好好聆聽、研究這些新世代的Gryphon喇叭了!


廠商資訊

進口代理商:亞柏利
電話:(02) 2776-5838
網址:www.artistworld.com.tw

廣告
[專題報導] 數位領域的新思維-2014 Gryphon原廠採訪(五)
在Gryphon採訪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張海報:鮪魚群在海洋裡朝著同一個方向游去,只有正中央一條鮪魚朝反方向游。這是Flemming設計的海報,也代表著他擘劃Gryphon的方向與眾不同,不僅是不落俗套,更要有一番自我創見...《 全文

[專題報導] 優雅與力量的合體-2014 Gryphon丹麥採訪(一)
Gryphon總部所在地,位於Ry湖畔,距離丹麥第二大城Aarhus大約40分鐘車程,不過我們準備參訪的Gryphon工廠,並不是Gryphon的誕生地,而是去年剛搬過來的新廠區,這也是為什麼代理商這次安排這麼多總編輯一起來丹麥採訪...《 全文

[專題報導] Ry湖畔的音響傳奇-2014 Gryphon原廠採訪(二)
Gryphon工廠位於Aarhus附近的Ry Lake湖畔,從Aarhus開車過去大約四十分鐘車程。不過這不是Gryphon最早的根據地,而是去年才搬過來的新工廠,距離原本的舊工廠大約200公尺,不過規模擴大了許多,而且,Gryphon合夥人Valdemar ...《 全文

[專題報導] Flemming談擴大機設計-2014 Gryphon原廠採訪(三)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