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6發表,已被閱讀 187,738 分類:原廠故事
三訪英國PMC 2014 PMC原廠之旅特輯

2014年九月,在此間代理商瑩聲邀請下,我再度踏上英國造訪PMC。這是我在八年之內第三度造訪PMC,說實話,我都不知道還能寫些什麼,不過在代理商與原廠的精心安排下,PMC原廠之旅見證的是一家英國鑑聽喇叭歷久彌新的傳奇故事。

傳奇從什麼時候開始?1991年九月,但我相信Peter Thomas可能從來沒有想到,他創辦的PMC會如此成功,持續三十年發光發熱,成就一段英國喇叭的當代傳奇。1991年Peter用Profession Monitor Company為名創立公司,那時候周圍的朋友都覺得Peter瘋了,因為他原本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上班,工作穩定,但是那個時候英國經濟衰退,景氣很不好,Peter卻選擇在這麼糟的時候創業,難怪周圍的朋友都認為Peter瘋了。可是,如果沒有Peter Thomas的堅持與熱情,恐怕現在也沒有PMC了。

這是PMC珍藏的老照片,訴說著將近二十五年前的歷史,從克難的測試裝備開始,演進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全球總部,我想Peter Thomas當年大概沒想到自己可以做得這麼成功吧!

關於PMC的歷史回顧,我在2011年PMC二十週年慶的時候,就曾經報導過,那是Peter在O2慶祝酒會上的簡報,我把圖片與Peter介紹的內容記錄下來,在「PMC二十年精彩回顧」一文中,我已經把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合作創業的歷程,近乎編年式地寫過。這份簡報檔案內容沒變(當然!那是PMC的歷史),所以讀者可以連結到這篇文章,就能看到Peter年輕時的清純模樣,也能實際看到PMC從無到有,從專業到家用兼顧的發展歷史。


來PMC三次,第一趟是2006年,第一次看到PMC的ATL傳輸線式音箱如何製作,PMC又如何把「看起來普通的喇叭」,從每一個小細節著手,製作出錄音室拿來當「鑑聽量尺」的器材。第二趟來PMC是2011年,那是為了PMC二十週年慶,原廠盛大地在倫敦地標O2舉辦慶祝酒會,同時發表最新的Twenty系列,把PMC的喇叭裝上更精緻漂亮的箱體,更貼近居家聆聽的應用,也代表PMC不僅是鑑聽喇叭,同時也是家用聆聽的優質之選。

來過兩次,那第三次2014年造訪,PMC打算給媒體看什麼?答案是PMC全新落成的全球總部!是的,他們已經計劃了好一段時間,但是沒有公佈,因為需要時間整修,那是位於Bedfordshire的Holme Court,一棟喬治亞式的老建築,整修之後變成PMC的企業總部。


雖然是第三次造訪PMC,也是第三次寫PMC原廠,可是有些讀者還是第一次讀到,所以在2014 PMC原廠專訪的第一篇,我們要先介紹PMC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也就是傳輸線式音箱(transmission Line)。其實,傳輸線式音箱並不是嶄新的設計,早在1965年A. R. Bailey就已經在「無線電世界」(Wireless World)發表相關技術文章,之後還有IMF的John Wright依據相同理論製作喇叭,可是音響史上許多傳輸線式喇叭,不管產品或品牌,都真的走入歷史,再也不復見,目前只有PMC是「唯一」全系列喇叭產品都是傳輸線式音箱。

與Peter Thomas攜手創立PMC的Adrian Loader,可惜他英年早逝,1997年就因胃癌去世。

為什麼只有PMC一家專情於傳輸線式音箱?又為什麼許多曾經出現過的傳輸線式喇叭,都在音響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失去舞台,只有PMC一枝獨秀?前面兩次我來PMC,答案當然在Peter Thomas身上,可是2014年再來,答案就不僅有Peter Thomas了,還多了一位年輕人,他是Oliver Thomas。也是姓Thomas,您猜到了,他是Peter的兒子。這段克紹箕裘的故事我們留到其他篇章來說,且讓我們專注在PMC的傳輸線式音箱。

傳輸線式音箱基本上是利用音波的1/4波長理論,根據所要再生低頻的最低頻率來計算傳輸線「導管」的長度。舉例來說,假如要再生20Hz的低頻,那麼理論上喇叭的傳輸線導管長度需要4公尺。當然,那是套公式算出來的理論值,實際上應用必須看導管的設計、材料、容積、結構等等,計算只是理想數據。假如我們套套公式,就能算得出喇叭怎麼做,那麼喇叭製作的原廠不就別混了?

這些單體有什麼特別?他們都是PMC自己設計、自己製造,也是PMC好生的關鍵之一。

還有,傳輸線式音箱的導管,並不是從頭到尾一致,實際上是開口越縮越小。在單體那一端,傳輸線導管最寬,而每一個轉彎就會讓傳輸線導管縮小,多轉一次彎就縮小一次,一直到最尾端的開口最小。這內部有如迷宮式的傳輸線式音箱,加工自然比一般的低音反射式喇叭或密閉式喇叭要複雜許多,成本也更高,所以您大概也可以猜出為什麼市場上製作傳輸線式音箱的喇叭品牌少之又少,因為光是音箱的成本就高得多,加工又耗時。

除了音箱製作複雜之外,傳輸線式音箱的內部阻尼,更是一大學問。Peter告訴我,傳輸線式音箱本身有計算公式,一般人都可以利用電腦算出不錯的音箱設計,但是如果加上了阻尼,那就完全不一樣了。Peter說,阻尼物是傳輸線式音箱設計的關鍵,究竟要孔洞粗的阻尼物,還是孔洞細的阻尼物?阻尼該硬一些?還是軟一些?從頭到尾的阻尼物該全部一樣?還是要多種阻尼混用?這些問題的答案,擺在PMC的每一對喇叭都不一樣,因為全部要反覆實驗才會得到真正的答案。


古典樂迷應該知道的事,德國Emile Berliner用的就是BB5/XBD,這是DG御用錄音室。

既然傳輸線式喇叭這麼難做,成本又高,計算又困難,全部都要反覆實驗才有答案,為什麼PMC要選擇這麼難的方法來做喇叭?Peter的答案很簡單,他說任何設計都有優點與缺點,音響工程師必須要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利用選定的工程方法,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我問Peter,那他設計PMC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他說,PMC有一套整體設計的理念與哲學,實際上每一件事情都相互有關,但如果要問最重要的事情,他認為是失真,所以喇叭的設計必須追求最低的失真。但是同時還有許多面向也很重要,像是寬闊的擴散角度、均衡的頻率響應、時間相位的一致等等,這些其實或多或少都和失真有關,而PMC的整體設計就要把這些設計目標,全部都做好。


我們先從傳輸線式音箱開始認識PMC,因為這是PMC最獨特的技術,他們用相同的設計理論,製作優質錄音室鑑聽喇叭將近二十五年。他們在1996年獲得艾美獎(Emmy Award),那是因為電視版「獅子王」的音效混音讓PMC獲頒此獎。接下來,我的報導會帶讀者們實地走訪PMC位於魯頓(Luton)的生產基地、倫敦Metropolis錄音室裡面使用的PMC,然後帶大家走訪PMC新的企業總部,在哪裡,Peter與Oliver父子等著我們,告訴我們更多PMC的精采故事。

2011年在PMC創立二十週年的時候,推出全新Twenty列,標示著PMC在家用喇叭走美聲又美型的路線。

PMC全新全球企業總部,雖然這是一棟1860年代興建的老建築,但是現在是PMC的研發管理中心,未來PMC所有生產設備也將搬到這裏,周圍還有五公頃的土地,預計興建新的生產廠房。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瑩聲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英德聯手的音樂魅力-PMC Twenty 26搭配AVM
這次PMC搭配AVM,端上的是什麼菜?AVM來了全套Evolution系列,包括Evolution CD3.2、 PA5.2前級與MA3.2S單聲道後級一對,其中MA3.2S具備420瓦輸出功率,應付Twenty 26綽綽有餘。此外AVM這套Evolution系列,是Udo Besser入主...《 全文

[專題報導] 森林中的新城堡-PMC全球企業總部
離開Luton的PMC工廠,我們搭車前往PMC位於Holme Court的全新企業總部,本以為車程大約三十分鐘,可是實際上卻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中間沒有塞車啊,難道PMC的人開自家轎車半小時就能到?每個人都是公路賽車手?巴士離開高速公路...《 全文

[專題報導] 75mm造就中音無敵-PMC全手工軟半球中音奧秘
玩音響的人常說:「中音好聽了,聲音就是彩色的!」英國喇叭長期以來也是以中音之美聞名於世,PMC也不例外,可是PMC自家三音路喇叭,中音最厲害的地方在哪裡?答案是PMC自家設計、自家製作的75mm軟半球中音單體!...《 全文

[專題報導] 職人手作的鑑聽喇叭-三訪PMC生產基地
[新聞] 所有功能一次滿足-AVM Inspiration CS 2.2全功能擴大機
[新聞] 雙層屏蔽隔離-Chord Sarum喇叭線
[新聞] 真空管、晶體任您選-AVM CD8/CD8T唱盤DAC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