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BL總裁Christian Hermeling親自前往柏林車站接我們到公司,並為參訪MBL做開場白。 |
 |
首席工程師Jurgen Reis準備好各個世代的Radialstrahler與相關資料,詳細講解Radialstrahler的前世今生。 |
 |
1975年Radialstrahler的設計原型,因為鋁合金高音會脆化,所以從來沒有量產上市過。 |
 |
柏林大學兩位教授在大學實驗室進行Radialstrahler喇叭原型的「壓力測試」 |
 |
原型機的低音在中間,中音在底部,這兩個部分共用一個音圈,並沒有分音。 |
 |
底部的金屬鰭片是裝飾作用,和聲音無關,我想也有保護中音葫蘆單體的效果。 |
 |
這兩個高音都是細銅線加Epoxy,但是Reis加入公司之後,換上原本用在Air Bus的特殊玻璃纖維,消除高音內部空腔的諧振,等於進一步消除失真。 |
 |
底部的彈波從內置改為外置,這個改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101喇叭。 |
 |
高音與中低音之間夾著一片透明壓克力,這不是為了好看而已,而是要消除這兩個音路之間的互調失真。 |
 |
1986年推出的101,Radialstrahler第一次做成真正的三音路,低頻延伸至55Hz,而這一代還沒有把超低音整合進來,底下只是喇叭底座。 |
 |
最右邊的就是1986年推出的101,Radialstrahler第一次做成真正三音路,而中間的101E MKII在2008年推出,間隔26年,中間曾經有101A、101B、101C、101D與101E,最後才到101E MKII與101 X-treme。 |
 |
迷你哈密瓜是101的高音單體,黑色部分是碳纖維振膜,透明部分則是Epoxy與矽利康膠。 |
 |
101 X-treme的底座與頂板,樺木夾板中間還有兩個實心黃銅板。 |
 |
101 X-treme的主喇叭等於是把兩個101E MKII上下鏡像堆疊起來。 |
 |
101E MKII與101 X-treme的分音器,可以調整跳線高變音色。 |
 |
101 X-treme頂部的高音單體,用來增加音場高度。 |
 |
Reis解釋101 X-treme的主喇叭與低音柱相對距離與調整訣竅。 |
 |
講起101 X-treme低音柱,您看Reis多得意。 |
 |
101喇叭下方透明的部分,其實是為了好看,與好聽沒有關係,基本上白色喇叭配白色底飾板,黑色喇叭配透明飾板。 |
 |
MBL柏林辦公室的101 X-treme加上全套白色Reference器材,擺起來好生壯觀。 |
 |
另一側的試聽空間,抱歉,逆光拍不出MBL器材的細節,但是窗外柏林街景也別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