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液晶與電漿電視興起,超薄設計把傳統電視笨重的黑盒子,搖身一變成為居家擺設的良伴,遇上單調平板的牆面,擺上一「片」大尺寸液晶或電漿電視來「補壁」,成為新居家時尚。但是在喇叭產業,這股平面風勢力1970年代早已興起,Jim Winey在明尼蘇達創立Magnepan,製作出宛如屏風一般的喇叭,就是喇叭平面化的先驅。
歷經七年車庫研發
在Jim Winey創立Magnepan之時,市場是動圈喇叭與號角喇叭的天下(到今天似乎仍是如此),而唯一稱得上平面喇叭的設計,就是英國Quad的ESL靜電喇叭。三十多年前的音響市場大型品牌充斥,像是Altec、Klipshorn都是紅極一時的公司,即使提到平面喇叭,Quad ESL早已經是名噪一時的傳奇產品,要想從無到有自創品牌,不僅要有一身好功夫,還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出生於愛荷華州的Jim Winey,畢業於愛荷華州立大學,主修機械工程,1961年畢業時進入3M公司工作,擔任維修工程師,也因工作之故,新婚的他舉家搬到明尼蘇達。和大部分Hi End音響公司的創業者一樣,Jim早在讀書時就已經是個音響迷,平常喜歡研究擴大機與喇叭,搬到明尼蘇達之後,認識了Audio Research的老闆William Johnson。那時候Audio Research還沒出現,William Johnson在明尼蘇達開音響店,同為音響迷的Jim很快的就和William成為好朋友,經常一起試聽當時最好的音響產品。那時候Jim最喜歡的就是Quad ESL靜電喇叭,於是在自己研究喇叭的過程中,自然往獨特的平面喇叭著手。
在1960年代,Jim心裡面理想的喇叭設計已然成形,就是大型平面振膜喇叭,但是從想法到實踐,經歷了大約七年的時間,才克服諸多困難。相較於動圈喇叭,平面振膜要能發出足夠的音壓和頻寬,龐大的振膜面積是必要手段,越大的平面振膜,代表越重的質量,所以振膜材質要非常輕,同時還要耐用。在3M公司工作的Jim,幸運地可以接觸到最先進的材料,於是公餘他把所有的時間拿來做實驗,設計理想中的平面喇叭。
放棄高薪 白手起家
 |  | 工廠門口矗立的招牌簡潔而無霸氣。 | 從1961年進入3M公司,到1969年辭職自行創業,七年時間當中,Jim不曉得歷經多少次失敗。回憶當時的研發過程,Jim說幾乎想要放棄了,最初的三年時間幾乎每個週末都在車庫裡面忙進忙出,卻一事無成,時間白白浪費了。直到有一天,他在家裡仰望天花板,看著磁磚排列的線條,引發了他的靈感,突然間他想通了平面喇叭的運作原理,找到「線圈」排列的方式,研發才真正開始有突破性的發展。
接著經過幾個月的實驗努力,Jim想像的大尺寸平面振膜喇叭逐漸成形,不過問題還不止於此。由於在3M工作,這家公司非常重視智慧財產權,而所有3M員工在職期間所研究的技術,智財權歸公司所有,不管員工是在公司作研究,還是在自家車庫裡搞出名堂來,這些都是公司投資的財產。不過當時3M雖然知道Jim的研究計畫,但Jim在1969年成立公司時,3M公司並沒有採取法律行動,Jim很快地申請專利,Magnepan幸運地生存下來。
創業兩年才開始生產
 |  | 工廠入口處擺放著小型的MMG,搭配NAD的CD收音擴大機,輕鬆地播放著廣播。 | Magnepan成立之初,其實根本還談不上公司,Jim把自家車庫改裝為實驗室與組裝廠,即使他已經實驗出最早的原型,但要真正量產還有諸多難題要解決。Jim準備了50,000美金,這筆錢不但要用來支持產品研發,還得要養家活口,從高薪的3M工程師,到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創立最初的兩年可說是與未知奮鬥的煎熬。Jim回憶道:「那時候完全投入工作,整整兩年沒有休息,事實上,我早就不知道什麼叫做一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5天,經營者隨時都要全心投入。」為了保護發明的成果,Jim努力把研發申請專利,現在在美國的音響公司當中,擁有和Jim一樣多專利權的人,大概只有Pass Labs的Nelson Pass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從1969到1971年,整整兩年時間,Jim終於把問題多多的原型,變成可以量產的完成品。懂得研發、製作,不代表同時懂得銷售,Jim試著把最早的Magnepan喇叭委託明尼蘇達地區的音響店銷售,但是效果不彰。那時候William Johnson已經創立Audio Research,憑著多年交情,讓Jim決定把Magnepan的銷售委託給老朋友,簽訂了第一款喇叭Tympani的五年獨家銷售契約,隨著Audio Research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Magnepan也開始在音響市場上嶄露頭角。隨後推出的MGII喇叭,是Magnepan第一款單片振膜設計的平面喇叭,則由Jim自己開拓市場,在短短兩三年期間,Magnepan的營業額從零到數百萬美金,公司快速成長,於是在1980年正式遷入位於白熊湖的現址。從車庫公司邁向量產,Magnepan走了十年,逐漸站穩腳步。
不是靜電喇叭
 |  | 圖中手繪的工廠,是Magnepan在1971年開始生產時的舊廠房。 | Magnepan喇叭的獨特之處,最明顯的就是超薄外觀,不過與同樣是平面振膜發聲的靜電喇叭不同之處,Magnepan捨棄了靜電喇叭必須的昇壓器,所以不需要插電,高音單體則採用超長的鋁帶振膜(Ribbon Tweeter)。以原廠「專有名詞」說明,Magnepan使用的中低音單體稱為「準鋁帶/磁力平面振膜」(Quasi Ribbon/Plannar-Magnetic Driver),而高音則是鋁帶單體(Ribbon Driver),名詞聽來繞口,但這兩大技術是Magnepan的獨門功夫,維繫公司產品三十餘年來在音響市場歷久不墜。
Jim似乎特別喜歡玩文字遊戲,Magnepan的公司名稱是把磁鐵(magnet)與振膜(planar)合起來,而他們製作的屏風喇叭,就稱為Magneplanar。不過愛玩文字遊戲的還不止Jim,美國當地Magnepan的愛好者暱稱其為「Maggie」,還有自己的網路俱樂部。
|
 |
|
|
 |
專訪 TAOC 設計總監南祐輔
TAOC 高丘株式會社是有名的日本音響架製造商,他們出品的音響墊材也有很多人愛用。不過,一直以來,TAOC 在台灣並不活躍,屬於默默耕耘的品牌。對於多數非用家來說,這不過是「另一個音響架品牌」...《 全文 》 |
|
Matrix Audio SC-1 外接時鐘
Matrix Audio 矩聲音響開發出他們自家首款外接時鐘,具有 4 組 BNC 端子。每一組都有獨立的緩衝輸出電路,不僅輸出阻抗穩定,驅動能力也好。不管用家是單路輸出,或者多路輸出,SC-1 均能提供...
《 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