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30發表,已被閱讀 148,140 次 |
分類:人物專訪 |
|
一見到Aesthetix總裁Jim White,我就告訴他,我等待這個訪問,已經等了一年。去年的TAA音響展,我就和Jim打過照面,但那次我和同事Jerry一起到大器的展間,分頭進行訪問,我負責的是YG Acoustics,因此去年與Jim初次晤面,僅止於握手寒暄,沒有機會深入聊到。這次他能撥出時間讓我專訪,真是叫我很高興。
我先恭喜他,Aesthetix準備許久的Metis終於正式上市。其實去年的TAA音響展,Jim就帶來了一台Metis原型機,但那時還沒有拍板定案。今年我們就看到了正式上市的Metis,並且,用在大器展間敦睦廳的主系統上,就是以Metis為前級,搭配3台Atlas後級操演著Piega四件式旗艦Master Line Source。「因為它用上一些特別的技術,因此在還沒有確定線路完美無暇前,我們不敢讓它貿然上市。」Jim White向我解釋。
他所指的特別技術,最難克服的,就是Metis當中所用的「直接交連」。「最麻煩的地方,就是要隔離高達250V的高電壓,並且還要克服直流輸出。」許多管機會採用電容交連,訊號進入輸出級之前採用交連電容,利用交聯電容來消除可能的直流,避免發生直流輸出。但交連電容的品質會深刻影響聲音,因此,常有發燒友藉由更換交聯電容,來改變擴大機音色。「事實上,這就是一種音染,如果拿掉這層影響因素,聲音就能更為純粹而直接。所以我想試著用直接交連的方式,而略過交聯電容。這在晶體機上很常見,也很容易達成,但在真空管機上就很困難,尤其是我們的前級線路,既沒有交連電容,又沒有輸出變壓器。在技術上甚至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我們做到了。」這個直接交連的線路,稱為Aesthetix Coupling Modules(ACMs),能在任何頻率響應下,都維持恆定的輸出阻抗。
被問到如何會想要創立Aesthetix,Jim White笑著說:「你在挖我的故事嗎?」「在1990年代初期,我在Theta工作,就是那個以DAC聞名的公司。Aesthetix的故事起點是1993年,那時我買了一個光悅唱頭,那個唱頭的輸出很低,大約是0.4mV。那時正是數位當道的年代,黑膠類比市場已經衰落了,因此我沒有太多的選擇,現成的唱頭放大器,增益都不夠。於是,我心想:何不自己動手做?」
就這樣,Jim White做出一台讓他覺得滿意的唱頭放大器——全真空管、具有高增益。「我有一個住在洛杉磯的朋友,他只聽黑膠。聽說我做了一台唱頭放大,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試聽,聽完之後他告訴我:『你一定要生產這個。』這台就是IO,直到現在都在生產,而且連在二手市場上也很熱門。」為了搭配IO,Jim在1994年做出一台前級,準確的說,是高電平前級(line stage),叫做Callisto,同樣經過二十多年,仍繼續生產。
「在那個以數位為市場主流的年代,我製作了分為兩個機箱、內有24根真空管的唱頭放大器,很多人都笑我。那時候我還在Theta上班,製作IO和Callisto的機器,都是利用晚上或週末的時間,在家裡做的。當時的我沒想到成立什麼大公司,或靠那個賺錢,全是基於一股熱情。」講到這裡,Jim White的眼中透著炯炯光彩。
「我在2001年離開了Theta,專心致志地做我想做的。2003年我們完成了另一台唱頭放大器Rhea、高電平前級Calypso,以及配有唱放的完整前級Janus。2008年則推出了我們第一台後級,就是Atlas。到了2011~12年,我們則推出了數位訊源,也就是Ramulus和Pandora。」「我很好奇你們為產品命名的邏輯是什麼?」聽Jim讀了一大串名字,我都快被搞昏了。「是衛星。」「剛剛我提到的這些名字,都是土星的衛星,我以土星(Saturn)為系列,以它的衛星為名來命名系列中的每個器材。」我不是天文迷,經他這麼一提點,這才恍然大悟,真是有趣的命名。
Jim White不但是Aesthetix的創立者、擁有者、主事者,也是主要的設計師。全公司僅有一個全職的研發工程師是幫手,另外還有兩位兼職的顧問,因此每一台Aesthetix的機器都可說是Jim的心血結晶。「我們有自己的工廠,裝配的工作人員都非常老練。所有所需的零配件,也都是來自我們公司附近的協力廠商,例如幫我們製作機殼的金屬加工廠,就在離我們工廠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提供我們電容的廠商,也只有兩個小時車程遠。因為零件供應商都在附近,我們就能夠控制材料的品質。」
提到公司的生產,我繼續問他公司團隊的經營情形。「我們公司人不多,卻是一支很好的隊伍,就像我所喜歡的金州勇士隊一樣,他們球隊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的工作,並且在球場上盡好職責,彼此間沒有嫌隙,充分展現籃球該有的團隊合作,那是一支真正的球隊。Aesthetix的團隊就像這樣,因此我們可以維持產品品質的一致性,你今天買到的Rhea,跟你在2004年買到的完全一樣,內部零件一樣、做工一樣、聲音表現也一樣。」
我問Jim,他們的產品從推出到現在,很多都歷經十年了,為什麼不見推出改款呢?很多公司都這樣,就算沒有3C產品那樣快速,但三、五年改版一輪,也是常見的事。「我不這樣做。是因為我希望每一件產品推出之時,都是最完美的狀態,我不需要為其再添加或改變什麼。尤其是類比產品,其實什麼技術都成熟了,一台前級要做的事情,跟四十年前根本沒有差別,線路和原理也都有了,只要一開始把什麼都作對了,何必需要一改再改呢?」話鋒一轉,Jim接著說:「這就是Metis何以能讓我這麼驕傲,因為它裡面有新的技術,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
為什麼鍾情於真空管呢?Jim表示,真空管是最佳的電壓放大元件,他不喜歡將它用在電流放大上,卻堅持在電壓放大處使用真空管。因此,在混血設計的後級Atlas上,便在增益級上採用真空管(6SN7),且就是用作電壓增益。一些在電晶體上會出現的微小差異,在真空管上卻不會,這些差異不一定能用儀器測得,往往卻聽得出來。
除了使用真空管做電壓放大,Jim在設計音響時還有幾個重點。「音控很重要。我們的前級,都採級進式音控,這是最好的音控裝置,能還原最大的動態。就算壞了,只要換電阻就好。」「此外,我們的機器都是全平衡的,差動式線路最大的好處就是共模互斥(common-mode rejection)的效果,能消除地電流,讓聲音更乾淨。我們唯一不是全平衡設計是唱頭放大器,因為訊號進入方式是單端的,所以在它的第一級並非平衡線路,但在第二級以後就都是平衡的了。」
「再一個重點就是無負回授。使用回授本身並無不對,它也有好處,有助於維持線性、降低噪音等。然而,如果你在線路上使用了回授,你的元件必須要精準地配對,如果元件之間性能有差異,這些差異很容易被放大出來。而且,一旦用上了回授,你可以聽出來:『喔,這台機器有負回授。』所以,回歸到追求純淨聲音的初衷,我採用全平衡、無負回授線路。」
被問到Hi End音響究竟該有什麼樣的聲音?Jim說:「Hi End音響播放起音樂,應該讓聲音聽起來非常自然,就算久聽也不覺疲憊。你在音響展裡會聽到一些系統,一聽就讓你覺得驚艷,或許聲音很雄壯或者形體很巨大,但這都偏離了自然的原則,乍聽之下很過癮,但你沒辦法長時間聽。另一方面,對於音樂重播,最困難卻也最重要的,就是動態呈現。你可以輕易區別隔壁房間播放的是錄音,或者那是現場演唱。兩者間的區別就在於動態。」「不考慮錄音帶來的變數,Hi End音響系統要有完整的動態再生能力,才能夠重現音樂的真實樣貌,這也是我的目標。所以,我特別重視機器的電源供應,那不是為了讓音響唱的更大聲,而是為了呈現更豐富的微動態表現,那是音樂最重要的部分。例如我們的Rhea唱頭放大器,重量就將近20公斤。不是別的,就重在電源。」這又是Jim White設計的重點——充沛甚至超額的電源供應。
「很多廠商都會跨足生產,讓產品線不僅包羅訊源、擴大機等電子產品,還推出自家喇叭,你也有此計畫嗎?」「不,絕不會,你就這麼告訴大家,我不會這麼做!」Jim斬釘截鐵地回答。「我認為電子產品與喇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我不認為有人能同時精通二者,或許真的有人會,但我絕不碰。我只做我擅長的。」
最後,Jim也大方地向我透露,明年Aesthetix會推出一台綜合擴大機,快的話,在年初就看的到。計畫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但還不能定案,因為每一個產品都像是他的孩子一樣,他要悉心規劃,直到真正滿意了,才能對外推出。因此,我們都要再等一等。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大器 電話:(02) 2794-609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