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4發表,已被閱讀 214,345 分類:專題
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七) 不敢隨便起心動念,好多年沒有刻意更新家裡面的音響器材,卻被Merging NADAC吹皺一池春水,這下子可一發不可收拾了。

牽一髮動全身

從Merging NADAC進來,既有的音響系統進步了許多,同時凸顯了原本號角喇叭頻寬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低頻段的下潛能力,我知道該換喇叭了,可是喇叭最難挑選,在挑選過程當中,同時把系統中相對較弱的環節一併檢討,先把用了十多年的老AES/EBU數位線汰舊,換了Transparent Reference XL數位線。結果呢?

您一定猜想得到:CD轉盤也該換了。

我用音響器材算是「情長」的,深思熟慮,買下喜歡的器材,至少都會用五年以上,當這些器材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不得不換的時候,我也會從工作中接觸的器材,慢慢挑選自己聽得喜歡的器材選購,可是CD轉盤平常卻很難接觸得到,因為這是相對冷門的音響器材。


越來越稀罕的純CD轉盤

CD轉盤為什麼冷門?現在DAC不是賣得很多,肯定需要CD轉盤啊?抱歉,DAC的發展突飛猛進,大約從2010年開始,主要的原因來自USB輸入介面,讓DAC可以連接電腦,從此DAC類別的器材數量幾乎年年倍增。CD唱盤為了因應DAC日新月異的競爭,逐漸演變為「CD兼DAC」,也就是把CD加上豐富的數位輸入,等於是DAC加上CD唱盤的功能。就這樣,在CD唱盤與DAC雙重夾擊之下,純粹的CD轉盤的選擇越來越少。

或許,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挑選CD轉盤吧?心裡這麼想著。

只愛機械式手動CD開關

挑選CD轉盤,我有個人的偏好(或者該說是偏見)。首先,我不選抽屜式承盤,反正那種按個鍵,承盤就會把CD送出來的轉盤,一概沒興趣,並不是說抽屜式CD轉盤本身有什麼缺陷,而是我個人的挑選偏好,我就是喜歡純機械式手動上開CD轉盤!為什麼?因為我的第一部真正講究的CD唱盤是Sony CDP-X5000,就是一部透明壓克力蓋,向後手動推開,純機械換片的CD唱盤。

二十年多前我還在讀研究所,窮學生書桌用的是便宜的光華牌主動式電腦喇叭,而且被我拆了好幾次,裡面的配線改東改西,聲音很普通,但我玩得很開心,沒錢的窮學生也可以這樣玩音響啊!後來我從宿舍搬了出去,住在學校附近,室友是日本人,我稱他木島,以級別來說算我的學長,有一次他要回日本,我兼家教攢了一筆餘錢,大概不到三萬元,就托木島幫我帶一部CDP-X3000,當時日幣定價60,000元,秋葉原可能還有些折扣,日本室友不賺我跑單幫的錢,折算起來台幣約兩萬元不到,私房錢買得起。


日本室友一口答應,我想把錢先給他,木島直說不必了,回來再算錢。兩星期後,室友從日本回來了,Sony紙盒上面寫著CDP-X5000,而不是CDP-X3000,我嚇了一跳,因為兩者價差一倍,高一級的CDP-X5000定價是120,000日幣,趕忙問木島:

「是日本音響店缺貨嗎?」我說。

木島氣定神閒地說:「有啊,可是店員說X5000好很多,也才120,000萬,價錢差不多啊,所以我就拿了。」

好吧,早就知道木島有錢,家住橫濱的透天豪宅,挑好東西買而不管價錢,應該是他的消費習慣,CDP-X3000定價日幣60,000元,CDP-X5000定價120,000元,價差剛好一倍,竟然說「價錢差不多啊!」還好我的私房錢攢得夠,只是得犧牲吉他效果器的預算,還得多兼一點家教,吃飯錢才有著落。

就這樣,CDP-X5000成為我當年音響系統當中最頂尖的器材,而它搭配的只是一對我改東改西,也不知改好還是改壞的「光華牌」(DIY)主動喇叭,陪著我度過幾年的聆樂時光,也因為CDP-X5000,我特別喜歡這種純機械結構的上掀式CD轉盤。


純機械結構的上掀式CD轉盤對我有什麼樣的魔力?每一次播放CD,就好像進行重要的儀式一般,先推開壓克力透明上蓋,拿起金黃色的CD鎮,放上CD,在把CD鎮擺回去,透明壓克力上蓋推回定位,CD承盤開始轉動讀取訊號,這一連串動作成為多年來聽CD的起手式,已經變成一種改不掉的習慣了。

所以後來我買過的CD轉盤,全都是這樣的設計,像是Micromega Duo、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 CD轉盤,全都是相同的設計,只有手動掀蓋或是橫推式開合的差異。當我動心想要挑一部新CD轉盤時,機械式手動設計變成了「必要選項」。

可以選擇範圍縮小

這讓我省了很多麻煩,譬如Mark Levinson的CD抽屜式機構,做得非常精緻,超薄精工車削的金屬承盤非常漂亮,雖然我用過,也曾心動過,但是迷戀「手動換片」的習慣,讓我很快就打消念頭。又像是Nagra CDP,送來寫評論的時候差點讓我「撩下去」,雖然它不是上掀式承盤,可是推送出來的CD機械結構,還有CD鎮的擺放方式,簡直就是上掀式機械承盤的變形,再加上瑞士精密機械的製作品質,又有Nagra超漂亮錶頭,差點難以招架,還好,忍功這些年練得不錯,不動聲色地還給代理商,忘記它就好了。

上掀式設計的CD唱盤,可以選擇的還有Audio Research與mbl,mbl要選旗艦,超出我的預算,而ARC現在只有CD唱盤,沒有CD純轉盤的選項,我不需要買一部CD唱盤,內建DAC,然後還勞什子費事多加一部DAC,造成音響投資的浪費。身為音響評論員,維持Hi End Audio的基本邏輯很重要:器材要盡可能「分體獨立」,用多部單一功能的器材,組成全套音響系統,CD就要分成純CD轉盤與DAC兩部,這樣才有得玩。


終於注意到YBA

找來找去,我發現一部很多年都沒注意到的CD轉盤:YBA CDT-450。為什麼?2016年YBA創辦人Yves-Bernard Andre來台,從採訪中才知道原因。Yves-Bernard Andre其實是法國綜合理工學院的物理教授,專長領域就是雷射科技,而他創辦YBA純粹是出自對音響的熱情,在那個Hi End音響從車庫工業迸發的時代,YBA的品牌隨之而起。Yves-Bernard Andre與太太一起經營YBA,可是幾年前夫人過世,他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可能也因此萌生倦勤之意,後來中國山靈電子入主,也聘請新人加入經營團隊,Yves-Bernard Andre可以專注在研發與設計工作,新一代的YBA器材群逐步推陳出新,重新回到國際音響市場。

聽到中國山靈入主,許多人會直覺地想到,新的YBA是不是變成中國製造?Yves-Bernard Andre在專訪當中說,目前YBA的器材設計與零件生產,包括電容、線材、端子、保險絲、焊錫、變壓器等等,依然是在法國,山靈則負責箱體製造與組裝,而他們在巴黎近郊已經買了新的廠房,未來計劃將一部分YBA器材生產留在法國。所以,我手中這部CDT-450轉盤,應該是法國零件、中國機箱加中國組裝,最後送到法國品管檢驗。國際經濟「全球化」,講的不就是這樣的事?iPhone由鴻海(富士康)製造,可是每個人都認知道那是美國品牌,並不會因為中國製造而降低搶購的熱情。


大學教授從理論走到實際

身為雷射科技的大學教授,投入音響產業製作音響,我對於YBA的CD轉盤興趣更濃厚了。CDT-450的設計完全符合我對「上掀式」機械承盤的想像,而且是Yves-Bernard Andre的設計。我讀著董鴻鈞寫的人物採訪,Yves-Bernard Andre談到了音響線路裡面的四種「記憶效應」:溫度、機械振動、靜電與電磁,這四種記憶效應會改變聲音的諧波結構,影響器材的音樂性表現。

有意思,從來沒聽過音響原廠講「記憶效應」,也沒看過這麼有系統地把溫度、振動、靜電、電磁分開敘述的理論。


Yves-Bernard Andre所說的「物理現象」,絕對不是玄學,而是他身為大學教授的專業知識,在設計音響器材時,把這些理論變成實際的應用。譬如Yves-Bernard Andre講到消除靜電效應的方法,那些靜電效應來自帶有塑膠的零件,電流通過時,塑膠材質就會產生電荷,產生「靜電記憶效應」,所以YBA有些電子零件的塑膠部位會折彎,避免電荷亂竄。又像是保險絲這麼小的零件,Yves-Bernard Andre注意到保險絲因為非常的細,很容易受到振動與溫度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這兩種「記憶效應」,YBA的內部配線與保險絲,全部由YBA自家打造。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山靈加入YBA之後,零件依然留在法國YBA製作,只有組裝到山靈,因為這全都是Yves-Bernard Andre「特製」秘方啊。

在採訪報導中我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則是Yves-Bernard Andre本人對儀器測試的態度。他說機器設計完成之後,在沒有實際聆聽之前,他不太做測試,直到聆聽結果滿意,他才會去做儀器測試,提供消費者選購參考的數字。這代表Yves-Bernard Andre認為器材是拿來聽的,而不是拿來測量的,他並不在乎測量數據,因為測試儀器使用的都是單純的正弦波,可是音樂卻是不斷變動的有機體,再加上Yves-Bernard Andre所提到的「記憶效應」:溫度、機械震動、靜電與電磁,全都無法用機器測量,所以他寧可用實際聆聽的認知,來確認自己是不是有把器材設計好,而不是用儀器驗證。

CD轉盤僅有「唯一」一部可選

從YBA2的產品當中找尋CD轉盤,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只有「唯一」一部純CD轉盤。現役YBA的CD器材總共六部,從低到高包括Design WM202、Heritage CD 100、Genesis CD4、Passion CD430、Passion CDT450與Signature CD,其中有五部是CD唱盤,只有CDT450是純粹的CD轉盤,內部沒有DAC。Passion系列算是YBA的二當家,扛鼎之作是Signature CD唱盤,但是CD轉盤機械結構都是Philips CD PRO IIm,並且使用YBA註冊專利的Blue Diode系統,對於一個只需要CD轉盤的人來說,我會浪漫地想像CDT450就是沒有DAC的Signature。

當然,這種浪漫的想像是把一塊錢當兩塊錢花的夢,實際上同屬於Passion系列的CD430與CDT450才是孿生兄弟,兩部尺寸完全相同,差別只有DAC線路,CD430的數位輸出僅有同軸,外加USB數位輸入,而CDT450的數位輸出最為完整,總共五組,包括光纖、BNC、AES/EBU、同軸與I2S。

Philips CD PRO IIm大概是目前最好的CD轉盤機構之一,比它更傳奇的CD轉盤機構只有日本Esoteric製作的VRDS,可是幾年前Esoteric因為產能不足,不再對外提供VRDS模組,讓許多Hi End廠商大為緊張,趕緊囤貨以備日後維修,這也讓Philips CD PRO IIm成為穩定量產CD轉盤模組的好選擇。我原本使用的North Star Model 192T也是CD Pro II,現在的CDT450則是CD PRO IIm,可見英雄所見略同,雖然選項不多,但是Hi End廠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相同的CD轉盤模組。


簡單架構裡面藏著學問

CD轉盤其實是很簡單的架構,選擇優質CD轉盤模組,給它優質的電源,透過數位介面輸出,就這麼簡單。我當學生的時候就曾經把老舊的CD-ROM拆下來,加上一個12V的外接電源,從CD-ROM拉出數位輸出界面,做成簡單的CD轉盤,其架構不難,可是音響總是知易行難,這麼簡單的CD轉盤,裡面還藏著哪些學問?

YBA的Blue diode系統並不是新玩意兒,二十年前YBA的CD1 Blue Laser CD Player就已經有了,它是轉盤內部的一個藍色LED燈,其波長是400奈米(nanometer),用途不是讀CD,而是透過固定波長的藍光,讓雷射讀取頭的紅光有更高的聚焦,獲得最正確的數位訊號讀取。Blue diode不僅是YBA的專利,我目前看過的CD唱盤或轉盤,也沒有其他人這麼做,但是Yves-Bernard Andre是學院派出身,相信其中必定有道理,原廠甚至把藍光波長都講出來了,自然也不怕別人抄襲,內中一定藏著YBA的不傳之祕。

除了獨家Blue diode系統之外,CDT450還有升頻轉換SRC,可以把標準16bit/44.1kHz的CD訊號升頻轉換為24bit/96kHz與24bit/192kHz。不過我對升頻轉換的想法與Audio Note比較接近,原始檔案是什麼樣的型態,就用什麼樣的數類轉換模式,不要額外的升頻轉換,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沒有做SRC切換設定,單純聽標準的16bit/44.1kHz。


CD上蓋要「開著聽」

最後,關於CDT450轉盤的使用,有一項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要蓋蓋子聽」!CDT450的推拉式上蓋,基本上是「防塵蓋」,把上蓋往後推,拿起CD鎮,放入CD,把CD鎮放好,上蓋只需要向前推2公分,手指感覺到上蓋滑過一個阻尼開關,CD就會開始轉動讀取。這樣就好,維持上蓋打開的狀態聽CD,還可以看到CD轉動的模樣,這真的是「非常黑膠」模樣的聆聽模式。

為什麼要維持上蓋打開的狀態?這是為了減少轉動時的氣流擾動,當CD高速旋轉時,密閉的空間會產生氣流擾動,此外,CD讀取時並不像黑膠是固定轉速,而是內圈快、外圈慢,速度隨著音軌前進而改變,而且CD並不是真平面,轉動時的空氣擾動會造成讀取訊號的抖動,市面上有些CD調音貼片,應用的就是降低氣流擾動的原理,讓CD更好聽,可是YBA「掀蓋聽」的方法,是不讓CD關閉在密閉空間當中,讓空氣自由流通,就算CD轉動還是會摩擦空氣,但是因為上蓋打開,氣流擾動可以自然消散在外面。


試著比較打開上蓋與關閉上蓋來聽,聽單純的史塔克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打開上蓋時聲音較為開闊,關閉上蓋音色稍微暗一點,我相信這不是我的心理作用,而且,我聽CDT450已經好一段時間,有時候回家直接按下遙控器的Play鍵,如果感覺好像少了什麼,只要眼角瞄一下CDT450,就會發現CD上蓋是關閉的狀態。

是的,當我在家裡聽CD的時候,CDT450一定是按照YBA的建議,打開上蓋聆聽,可是每天最後一張CD聽完,就是去把CD上蓋關閉,目的是為了防止灰塵掉入,所以第二天再聽的時候,很有可能CD上蓋還沒有打開。咦?怎麼第二天聽就會忘了開CD上蓋?不是要打開電源嗎?那時候不會檢查一下?因為我的CD轉盤與DAC從不關機,保持最佳工作溫度,所以用遙控器播放,才會忘記推開CD上蓋。


像在聽黑膠的CD轉盤

千挑萬選,最後選定CDT450,聽了約莫半年,機器從不關機(除了全國大跳電那次之外),機器穩定地工作,CDT450搭配著Merging NADAC,用Transparent Reference XL AES/EBU連接,撥桿式的開關非常復古,加上CD開蓋聆聽,看著CD轉動的模樣,就像是數位化的黑膠。

聲音呢?怎麼不講聲音?我幾乎忘記CD轉盤的存在,我並不知道CDT450讓音響系統有了什麼樣的改變,因為它很自然地融入音響系統當中,W/P Sasha 2喇叭比起之前的號角喇叭,整體頻寬好了很多,本來就大幅提升整體表現,CDT450加入之後,我勉強可以說音色更甜、質地更軟、密度更高,可是這都是「一點點」的感覺,但是CDT450是工作非常穩定的CD轉盤,而且它沒有任何奇特的僻性,幾乎聽不出CD轉盤的對聲音產生染色,我想,一部精確讀取CD訊號,不帶器材本身個性的CD轉盤,應該非常稱職了,剩下來只需要安心聽音樂,享受藏在CD當中的美麗世界。


☛☛更多的總編的音響實驗室 特輯
都是Merging惹的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一)
夢想成真的W/P Sasha 2-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二)
我的第一條Transparent線-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三)
編輯部選擇Dynaudio Contour 6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四)
一夫當關的Diablo 30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五)
VTL與Wilson的絕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六)
千挑萬選YBA CDT45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七)
Siltech與我-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八)
Siltech Triple Crown電源線-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九)
認識丹麥Vitus Audio-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十)

器材規格

型式:CD轉盤
轉盤結構:Philips CD PRO IIm加裝專利Blue Doide系統
輸出:Coaxial 、Toslink Optical、I2S、AES/EBU、BNC
升頻轉換:SRC升頻24bit/96kHz、24bit/192kHz
尺寸:430×388×118 mm(寬×深×高)
重量:10.8 kg
售價:請洽代理商

愛樂音響 全省門市
台北旗艦店 02-2321-2138 小蔡店長
北市金山南路一段155號(信義路口)

新竹旗艦店 03-550-8060 楊經理
竹北市成功八路255號

台中旗艦店 04-2251-3388 蔡經理
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676號

廣告
[專題報導] 暢談獨特設計理念與密技-YBA創辦人見面會
Yves-Bernard André再示範不同的調音密技,以同樣的音樂AB比對,再詢問現場聽眾的聽感。換了一種手法調音,低頻的結像力恢復了,音樂的細節也好了些,但是音場變得更往橫向擴展,深度略淺,與第一次調音的音響系統表現,又有若干不同...《 全文

[新聞] 與日本價格同步-愛樂音響取得Oyaide台灣代理權
已有三間門市、代理Raidho、Ansuz、Aavik等品牌的愛樂音響繼續擴大版圖,日前正式取得日本Oyaide台灣地區代理權,持續滿足不同發燒友的所有需要。Oyaide成立於1952年,原本只是東京秋葉原區一家專營各種電纜的商店,在1978年時開始涉足...《 全文

[新聞] 鑽石振膜-Raidho Acoustic D-3.1落地喇叭
D-3.1採3音路5單體設計,原廠特別強調,用的是鑽石單體,但可別誤會是用高音單體上,因為D-3.1的高音和大哥、二哥一樣,用的是自家開發的大面積絲帶高音(ribbon tweeter),這個絲帶高音使用了質量很輕的磁鐵作為磁力系統,絲帶振膜的質量...《 全文

[新聞] 台北、新竹各一名-愛樂音響徵求音響規劃師
[試聽報告] 聽見X Factor-Ansuz Mainz X電源線
[試聽報告] 竹北愛樂巧搭Focal-久違了YBA
[新聞] 在家聽 最清楚-愛樂音響提供YBA到府體驗服務
[新聞] 大師頂尖之作-YBA Signature進駐愛樂音響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Focal Diva Utopia 主動出擊
法國 Focal 推出全新 Diva Utopia,在數位無線主動喇叭領域重磅出擊,結合 Naim 在擴大機與數位串流的技術,您只需要一對 Diva Utopia,就等於買齊完整的音響系統。 ... 《 全文

試聽 Swisscables Reference Ultra
當我拿到瑞士 Swisscables 這條稱為Reference Ultra 電源線時,以為他們家又推出新的系列,查了一下,產品線依然維持四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Evolution、Reference、Reference Ultra 與 Diamond...《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