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23發表,已被閱讀 156,654 次 |
分類:人物專訪 |
|
標題是從Acoustical System的官網而來:「Concentrating on the analog front end - Only」,而在創辦人Dietrich Brakemerier的名片上面寫著:「Finest Analog Frontend」,意思就是Acoustical Systems這家德國公司「只」專注在類比最前端,並且提供最好的產品。講「最好」頗為虛幻,但Acoustical Systems不光是「最好」,Dietrich在傳統四種循軌曲線之外,畫出了循軌失真更小的第五條曲線,他稱之為UNU-DIN,這才是Acoustical Systems與眾不同的「最好」!
在與Dietrich見面之前,我先做了功課,故事寫著這家公司在1998年是兩個人合力經營的副業,銷售NOS古典真空管,2004年開始設計並製造客製化音響系統,完全針對消費者需求量身打造,而非量產型的單件式音響器材,直到2010年他們開始專注在所謂「Analog Front End」,2011年正式推出第一款產品UNI-Protractor,緊接著是UNI-P2S與2012年的arche唱頭蓋;2013年的SMARTractor校正尺規、AXIOM唱臂;2014年的archon MC唱頭與限量版astron MC唱頭;2015年推出AQUILAR 10吋參考級唱臂、aiwon MC唱頭、SMARTstylus校正工具;2016年Palladian MC唱頭。
只用一段文字,我幾乎把Acoustical Systems從2011~2017年的產品全部寫完了,而他們確實只專注在類比最前端的器材:唱頭、唱臂、唱頭蓋、校正尺規與工具......。
做了功課,心中不免有疑問?2011年才正式推出類比前端產品,而公司1998年就成立,雖然都與音響有關,但是怎麼會轉向只做黑膠前端產品?Dietrich說在2011年正式推出UNI-Protractor之前,他們其實「全部音響系統都做」,經營非常少量、要求品質且完全客製化的Hi End音響,不過Dietrich對類比黑膠的熱情,驅使他投入黑膠前端產品的研究,在還沒踏入音響行業之前,Dietrich就是狂熱的首刻黑膠收藏者,而在聽黑膠的過程中,他注意到刻片長度與循軌失真的問題。
刻片長度代表唱片從外圈到內圈的距離,大部分黑膠唱片都會盡量刻滿,可是唱頭越往內圈跑,唱臂的循軌失真就越大,所以外圈比內圈好聽,這是聽黑膠的人都知道的道理,以傳統的唱臂設計方式,循軌誤差產生的失真不可避免,而我們所使用的唱臂,設定循軌曲線的理論從哪裡而來?答案是Erik G. Loefgren與H. G. Baerwald在1938年與1941年提出的論文,而這兩位工程師的研究基礎,則是根據1937年11月B. Olney在「Electronic」雜誌所刊登的論文。
1938年與1941年的兩篇論文,以支軸唱臂的設計,無可避免會產生循軌誤差,但可以透過角度的補償,盡可能降低循軌誤差,他們計算出不同的補償角度,每一條循軌曲線都有各自的好處,也有缺點,但都是數學計算出來在「大多數情況下」相對較好的補償角度。隨後在1945年B. B. Bauer與1950年代中期John Seagrave的論文,證實了Loefigren與Baerwald理論的正確性,從此以後有了Baerwald DIN與Leofgren DIN的循軌曲線,成為黑膠唱臂設定的工業標準。
但是問題來了,當年Baerwald與Leofgren計算循軌曲線時,數學最佳化的計算要應付78轉虫膠片、7吋、10吋與12吋唱片,所以他們所畫出來的循軌曲線,數學計算需要有更大的妥協。Dietrich用不一樣的角度來思考,他認為現在我們播放的黑膠幾乎都是12吋唱片,不需要考慮7吋或10吋唱片的情況,所以,是否能用標準12吋黑膠唱片的規格,重新計算數學最佳化的零點,畫出針對12吋黑膠唱片最佳化的循軌角度?
Dietrich馬上付諸行動,而這個新的循軌曲線就是UNI-DIN,唱臂與唱頭在這條新的循軌曲線上,可以讓人耳更不容易注意到循軌失真帶來的影響。道理就這麼簡單嗎?是的,但這是Dietrich花了二十多年研究出來的結果。為了證明UNI-DIN循軌角度的效果,Dietrich製作了SMARTactor校正尺規,這個尺規包含了五種循軌角度的設定,前面四種是七十年前Loefgren與Baerwald提出的循軌角度,而最後一種則是Dietrich發明的UNI-DIN。UNI指的是Universal,就是通用的意思,而DIN則是德國工業標準(Deutsche Industrial Norm)的縮寫。
講到這裡,您一定對Acoustical Systems的SMARTractor與UNI-Protractor感興趣,因為這是唯一可以調整校正UNI-DIN循軌曲線的尺規。UNI-DIN最大的突破,就是跳脫Loefgren與Baerwald的零點位置(Null Point),用不一樣的零點位置來畫出循軌失真更小、更趨近於直線的循軌曲線。光是這樣的創新,Acoustical Systems與Dietrich就已經值得名列青史,因為UNI-DIN是針對12吋黑膠唱片計算最佳化的循軌曲線,而突破之處就是找出新的零點位置,才能找出更趨近於直線的循軌曲線。
利用SMARTractor與UNI-Protractor,可以設定UNI-DIN循軌曲線,並不限於Acoustical Systems的唱臂與唱頭,但前提是您所使用的黑膠系統,擁有足夠的調整彈性,可以設定UNI-DIN的兩個零點位置,不過,假如您使用的黑膠唱盤系統有很大的調整彈性,UNI-DIN絕對值得嘗試,Acoustical Systems做了七十年來沒人做的創新,就是改變零點位置,畫出循軌失真更低的UNI-DIN循軌曲線,您只需要使用新的校正尺規,就能享受UNI-DIN降低循軌失真的好處。
再來我們談到Acoustical Systems的唱頭與唱臂,Dietrich說唱頭設計是藝術,就像作畫一樣,而唱臂設計則是純粹機械,要求精確。Dietrich說他設計唱頭的觀念有點老派(Old School),就是鋁質針桿、鈦金屬唱頭殼與銀線圈,而MC唱頭內部的線圈與磁力系統設計,Dietrich表示那就是唱頭近似藝術的地方,而Acoustical Systems的唱頭基本上材料都一樣,差異之處只在於組裝與調校,越昂貴的Acoustical Systems,所需要的組裝與調校時間都更長。
Acoustical Systems的唱頭,全部都是針桿外露的設計,您可以直接看到針桿,所以在調整唱頭的時候,可以看到針桿來校正唱頭置中的位置。Dietrich說,很多人調整唱頭置中位置,都用唱頭外殼做為依據,但這並不準確,實際上要校正的中心位置是以針桿為準,而不是唱頭外殼,真正的中心在針桿延伸出去的針尖,但有些唱頭看不到針桿,只好用唱頭殼當參考,實際上未必準確。所以,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清楚看到所要校正的中心,Acoustical Systems的唱頭都是外露式設計。
最後Dietrich談到最新推出的器材,就是真空管唱頭放大器,兩件式設計,電源與放大線路分離,真空管整流、真空管放大。我很疑惑,真空管相對是噪訊比較大的放大元件,怎麼不用更安靜的晶體呢?Dietrich說他不會想用真空管製作大功率的擴大機,但是擺在微小訊號放大卻很好,因爲唱頭的訊號相當微弱,只有真空管可以製作相當大的放大倍率,而且維持安靜的音樂背景。
Acoustical Systems這部真空管唱頭放大器,擁有三組MC唱頭輸入,一組MM/MI唱頭輸入,三種不同的MC放大的增益,MC唱頭部分有10、30、100、200與1k歐姆阻抗設定,MM/MI唱頭的阻抗與容抗各有四組設定,功能性與搭配性都非常的強,就算您用的是「三頭六臂」,一部Acoustical Systems唱頭放大器就能搞定。Dietrich帶來的真空管唱頭放大器,預計在五月慕尼黑展亮相,我們看到的是原型機,Dietrich說內部線路不會有更動,但是正式版本的機箱更為厚重,兩側使用CNC一體車製。
至於Acoustical Systems的產品,Dietrich說他們全部都在德國手工製造,許多元件需要協力廠商配合,這些是精密加工的專業廠家,工廠位置都在慕尼黑方圓20英里之內,這是德國工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為了追求品質,Dietrich說他必須經常與這些協力廠商確認最細部的規格,所以必須找離他很近的精密加工廠商,才能確保最精確的產品品質。
講了這麼多「黑膠前端」的嶄新設計理念,Dietrich可說是我這幾年來遇到黑膠知識最為豐富、最為有料的原廠,Dietrich非常有工程師性格,每一件事情講的都是扎實的理論,但我最後問到,他設計產品時所要追求的理念是什麼?答案卻非常的感性,Dietrich要追求的是音樂的活生感,他希望聽黑膠的時候,能有回到音樂現場,甚至「目睹」錄音現場的感覺,甚至Being There。為了達到類比重播的感性境界,Acoustical Systems用的是嚴謹的科學計算,加上精確的德國工業技術。
我知道,光是這一次與Dietrich見面採訪,挖出來的Know-How只有一小部分,今年慕尼黑展Acoustical Systems將首度「動態展示」,搭配器材發聲,我們約好慕尼黑再見,到時候就可以聊更多Acoustical Systems的設計精髓。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和申達 電話:02-2776-0905 網址:www.audiosummit.com.tw
|
|
[試聽報告] 誘惑人的真實與美-Wilson Audio Alexia 2 Alexia 2在2017年中問世,即便從外觀上看不太出來明顯的變化,但是技術內容改變之大,簡直是一款全新的喇叭。這好像Porsche 911問世多年,外觀一看就知道是911,可是每一部911的技術內涵都不一樣,Wilson Audio也做到了相同的工業設計延續...《 全文 》 |
|
|
[試聽報告] 一代宗師的自我挑戰-初嚐D'Agostino一套西裝 這是我與Dan D'Agostino全套器材的第一次接觸,從前端開始是Momentum Phonostage,連接Momentum Preamplifier與Progression Mono,喇叭推的是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數位訊源搭配了加拿大EMM Labs TX2 SACD...《 全文 》 |
|
|
[專題報導] VTL與Wilson的絕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六) 我們來看看TL-5.5 II與ST-200搭配起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先看TL-5.5 II,標準增益是單端11dB,平衡17dB,這代表RCA輸出聲音會小一點,而平衡輸出聲音會大一點。您還可以設定增益減半,這時RCA輸出會變成6dB,而平衡輸出變成11dB...《 全文 》 |
|
[專題報導] 一夫當關的Diablo 30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五)
|
|
|
|
|
|
|
Goldmund Telos 690 配 Tethys
樂林新家的試聽室,空間頗大,對 Telos 690 與 Tethys 來說,考驗不在 Tethys 喇叭,而在 Telos 690 擴大機,雖然聽 Diana Krall 的嗓音相當有魅力,可是如果我將 Telos 690 的音量催上去,差不多到了 70,...《 全文 》 |
|
Jeff Rowland Model 555 後級
Jeff Rowland Design Group 最新推出的後級 Model 555,相當值得注意。它有幾點值得留意:第一,Model 555 後級尺寸不大,甚至比一般正常全尺寸機器還要小一點點,它的重量也僅有 15 公斤。...《 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