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0發表,已被閱讀 64,790 分類:人物專訪
專訪Audio Space負責人劉振華 這幾年真空管擴大機在亞洲市場,甚至歐、美等地的復甦,中國品牌絕對居功厥偉,原因除了原物料、人力、廠房等成本相對低廉,務實、方便的設計與紮實用料更是他們攻城掠地的最佳後盾。在眾多中國真空管音響品牌中,Audio Space算是扮演先驅者的角色,起步時間早,也影響不少後繼者。這次圓山音響展,Audio Space的負責人也是創始者劉振華先生也來到現場,讓我們有機會請他談談Audio Space成功的原因。

一聽就難以自拔的真空管之音

這是2008年圓山音響展的尊品展間,以Audio Space Nova-M34單聲道後級,驅動碩大的Dynaudio Confidence 4喇叭,每聲道使用4支EL34管做推挽輸出可得65瓦功率,聲韻甜美,控制力可圈可點。
話題從1977年劉振華在香港電子產業工作開始,當時除了做一般的電器,另一部份的重點是通訊器材的維修與販賣。1986年左右曾中斷過一段時間,劉振華跑去跟哥哥做地產,狀況不錯,也賺了一些錢,但因1989年天安門民運,讓他有去澳洲發展的打算。那時手續都已辦好,卻因為一些突發因素,就沒能過去。當時公司的股權已賣給哥哥,結果讓他留在香港變得沒事做。

當時大約是1990年,某天劉振華跑去音響街聽真空管音響。當時聽到Mcintosh,跟家裡頭也蠻高檔的晶體音響相比,真空管聽起人聲有不一樣的感覺,尤其是聽蔡琴的老歌,讓他難以忘懷,所以他也買了二手管機來聽,從那時候起,劉振華與管機結下不解之緣。

萬丈高樓平地起

在1990年時期,出名的二手管機都很貴,像是Marantz 9要價15萬港幣,Marantz 7或是Mcintosh 275也都不便宜,而劉振華有電子相關背景,就打算自己做,於買了幾部有名的機器,開始研究線路,自己設計管機。

劉振華表示,其實線路或是真空管原理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但那時零件、真空管與變壓器非常不易取得,所以一開始只能以「土炮」形式生產,而且成本相當高。還記得第一年只賣了2,3套,成績不好,不過認識不少發燒友,心裡上也獲得成就的滿足。第二年起,他慢慢可以克服零件來源的問題,變壓器也找到不錯的供應商,於是開始量產。那一年已經可以推出17款產品,劉振華便以「Houston」這個名字做品牌行銷。但Houston是地名,一直不能註冊,所以才有「Audio Space」這個名稱。不過「Houston」仍繼續使用,例如Houston mini-1998SE這部經典迷你機管機,就一直都使用「Houston」。

這裡就是「無間道」電影中的音響店,劉德華與梁朝偉都在這裡一同聆聽Audio Space的真空管美聲。

品牌概念與日俱增

在當時,品牌行銷對劉振華而言仍是模糊的概念,他也不諱言早期在為產品命名時,都會模仿銘機的型號,例如Houston 7與Houston 9就是來自Marantz 7與Marantz 9給他的構想。但是,他的模仿僅止於型號,機器的內部線路與這些銘機並不相同,完全出於他自己的設計,而且價格便宜得多。

Audio Space最新推出的Reference 3.1擴大機,也是使用300B,不過他變身成為綜合擴大機,台灣也即將引進。
據劉振華表示,早期的管機,例如Marantz 9,面對早期的高效率喇叭,具備還不錯的驅動能力,但後來的喇叭設計越來越複雜,效率也越來越低,管機勢必要適使用新的設計才能輕鬆駕馭日益難推的現代喇叭。因此Audio Space從一開始就不模仿經典銘機,而是以新的喇叭作為線路設計時的測試標準,例如當年B&W最有名的M801,或是大家傳唱一時的ATC 10,都是劉振華的參考機。

無間道秘辛

懸掛在香港九龍鴨寮街店內的海報,不過,這是在電影一炮而紅後才開始印製的,上頭還有「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的電影對白喔!
接著我當然要問一下Audio Space在電影「無間道」裡的幕後故事。原來劉振華跟「無間道」導演本是舊識,導演也是音響迷,常去劉振華在香港九龍鴨寮街的店,後來必須在電影中安排一個音響店的橋段,因此他們在一次閒談中,達成合作共識。當初導演會選擇真空管音響的原因,則是因為香港多數年輕人不熟悉真空管,對真空管存有好奇,另外,這樣的器材放在家裡蠻有品味,也適合電影畫面取景的需要,因此合作一拍即合。

當初劉振華也沒想過會有什麼大的宣傳效果,便立刻把鴨寮街的店面與器材直接借給導演拍片,後來導演也蠻幫忙的,讓Audio Space的產品在電影中有明顯的曝光,後續效果漸漸發酵,後來有許多香港影視藝人也陸續來買,銷路也有所提升,算是意料之外的廣告效益。

「無間道」電影拍攝完成後,劉德華、梁朝偉、陳冠希,以及無間道導演等人,回到音響店中合影留念,這些照片也都貼在陳列櫃上。
事實上,劉振華認為「無間道」對Audio Space最大的影響,反而是年輕人開始認識真空管音響,並願意去嘗試、去接觸,甚至有一些單身的年輕女孩都會來店面聽器材,讓管機不再只是40歲以上發燒友的專利。目前香港旅遊局也希望劉振華不要去更動店內的陳設,要盡量讓音響店保持跟無間道電影場景相同的樣子,因為有許多觀光客因電影慕名而來,因此店裡平常除了要招待音響迷,還要兼做香港旅遊指南。

貼心的負迴授可調功能

談到與其他中國管機品牌的競爭,劉振華自豪的表示,他並不會因為其他品牌做了些什麼,而改變他自己的計畫,他還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在進行。像是負迴授多段可調,以及最迷你、功能最完善的mini-1998,都是劉振華自己的構想,然後最先開始做的。最近,mini-1998又做了升級,加入USB輸入功能,讓年輕用家可以更方便的連結電腦。下一階段Audio Space將會推出CD唱盤,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很快就能問世。

Audio Space非常經典的Houston mini-1998SE迷你真空管綜合擴大機,是許多資深管迷在辦公室或書房的最好搭檔。
我好奇地問劉振華先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有可調負迴授功能的構想。劉振華表示,Audio Space是第一個在面板上提供負迴授可調整功能的管機,從1992年就有這功能了,以前也有機器可調,但要拆機殼才行。因為負迴授的多寡會影響擴大機的阻尼因素,可以讓擴大機對於喇叭的匹配更具彈性。負迴授給得多時,阻尼因素提高,對低音單體的控制力也更好,這也是為迎合發燒友愛調整的心態而開發的功能。劉振華說,Audio Space的擴大機有6段負迴授可調,調到最大時,聲音的線條感最好,但相對上也會有點乾,負迴授最小時聲音最柔軟,但低頻也會膨鬆些,發燒友可以視自己的喇叭來做調整。

替歐美大廠代工

Audio Space的創始人,也是主要設計者的劉振華先生,專業素養與調音品味都有其過人之處,造就Audio Space如此成功的局面。
在這次訪談裡,我也不例外地問了Audio Space在生產面的問題。Audio Space目前的工廠位於珠海,擁有員工約80人,規模不算小,不過在這之前,Audio Space也曾經歷過請別人代工的時期。在2001年之前,Audio Space將機器先後交給晶雅與Spark(後來的Cayin)這兩家公司代工生產,後來晶雅關門,與Spark的合作也因一些因素告終,兩次事情都對Audio Space影響不小。後來自行建廠,不僅產量、品質都更能掌握,也讓Audio Space有能力替歐、美、日等知名品牌代工。

目前Audio Space替人OEM、ODM的策略,就是只代工高價品牌與高價位機種,因為劉振華說:「如果我去代工中低價位品牌,在市場上跟我自己競爭,沒意思。」,而幫這些知名品牌代工也有好處,可以瞭解他們經營品牌的方法,行銷推廣的模式,以及企業經營與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各品牌調音的風格,作為自己的參考。

品管高標準

在最重要的品管方面,劉振華的原則就是絕不會做到元件的的耐受極限,例如功率滿載的規格是50瓦,他只做到半功率25瓦,然後連續輸出25瓦全功率24小時做測試,如無問題,才將這個設計量產,因此Audio Space的機器十分穩定,客戶的抱怨也非常低。而完善的保護電路,也讓Audio Space的機器出廠後,真空管折損燒毀的機率極低,就連中國最大真空管供應商曙光廠的工程師都覺得奇怪,Audio Space燒管的機率為何可以這麼低。另外,Audio Space還會進行破壞性測試,例如故意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操作,或是故意短路,去模擬這樣的操作如果真的發生在用家身上,機器還可以維持正常運作。

最後,劉振華說到:「真空管線路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調音技術。我們透過跟許多喇叭搭配,找出不同搭配下會產生的聲音,來調配出最適宜的音色。」,可以感受到,Audio Space的機器總是以用家的需求與實用性的導向為出發,以最嚴苛的使用環境為基準,設計出最好聽又最好用的音響器材,這樣的信念絕不會被市場所淘汰,反而會不斷的試煉,而更加彰顯它的價值。

廣告
[新聞] 直熱三極管魅力無法擋-Audio Space AS-300B MKⅡSE管機
香港人對300B真空管還真是情有獨鍾,難怪管機名廠Audio Space會推出這麼多款300B擴大機,包括MP-1B雙單聲道後級、AS-6M(300B)雙單聲道後級、綜合擴大機AS-6i(300B),以及這次要介紹的AS-300BMKⅡSE。《 全文

[試聽報告] 推力強又好玩的真空管後級-Audio Space Nova M-34後級
話說八月份圓山音響展,我第一個造訪的房間就是尊品,當時這部Nova M-34正搭配著Dynaudio Confidence 4,我正覺得尊品有些托大,沒把Reference等級的後級搬出來,尊品謝先生看我皺了眉頭,猜到我心裡面想什麼,不多解釋,直接來個大場面...《 全文

[音樂] 音響測試一次就上手-HD Mastering「Audiophile Test」
ABC國際唱片運用所謂的HD Mastering技術,陸續重製發行了許多CD,其中更以「HD Mastering - Made in Germany」為系列名稱,選錄三張精選唱片,分別是「Classical」、「Voice」與「Audiophile Test」。《 全文

[新聞] 輕鬆擁有300B前級-Audio Space Reference 2.1全新上市
[新聞] 2008圓山音響展系列報導(一)-真空管與號角的精彩演出
[試聽報告] 最複雜的設計成就最純粹的理想-Audio Space Reference 2前級擴大機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Bluesound NODE ICON 串流播放機
Bluesound 新推出的旗艦串流播放機 NODE ICON,不僅功能豐富,而且規格、介面給好給滿。NODE ICON 內建 DAC,用家不必為搭配 DAC 而煩惱。NODE ICON 使用 2 顆 ESS SABRE ES9039Q2M ...《 全文

響音分享會-義大利美聲與黑膠之旅
本次活動將於 1 月 26 日晚上 7 點至 8 點,在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 117 號 2 樓的 koou coffee 舉行,主題為「義大利美聲與黑膠之旅」。現場將展示 NAD C 588 黑膠唱盤,以及 EAM Lab 102i 綜合擴大機,透過高...《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