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專題] 典雅外觀藏著科技心-Meridian創造數位音樂之美(一)
2008/11/27‧文/郭漢丞
1977年由Allen Boothroyd和Bob Stuart攜手在英國劍橋創立Meridian,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近似車庫工業,不過經歷三十年與時俱進,目前已經是Hi End音響界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了。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Meridian乘著數位音樂的浪頭向上攀高,他們不僅抓住機會...《 全文 》 |
|
[專題] 像是大家庭般和諧的Ayre工廠-Ayre原廠專訪 工廠巡禮(一)
2008/11/25‧文/郭漢丞
說起工廠,大家可能都浮現藍領工作場域的印象,工作環境不會太好,但是在Ayre卻和印象中的工廠相去甚遠,頗有「綠色工業」的味道。Boulder的人口密度並不高,Ayre所在的工業園區則顯得舒爽清靜,看著入口「Industrial Park」的字樣...《 全文 》 |
|
[專題] 音樂性、整合性加高品質-System Audio產品哲學三要素
2008/11/24‧文/U-Audio編輯部 編譯
丹麥System Audio自認為是一家想法「與眾不同」的公司,他們強調自家產品走「系統設計」(system design),看起來似乎和時下流行的「系統家具」有些類似。究竟SA所謂的系統設計包含哪些東西,SA整理其產品哲學的三大要素,分別是...《 全文 》 |
|
[專題] 貫徹無負迴授、全平衡、優質電源設計-來自科羅拉多的Ayre
2008/11/17‧文/郭漢丞
印象中所謂的「工業區」,暗示著工廠林立,漫天污染,但是Ayre所在的工業區,卻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寬廣的道路,兩側是平房式的廠房,工業區的入口還有湖泊,野雁鴨自在悠游,一派輕鬆寧靜的氣氛,就是Boulder的寫照。《 全文 》 |
|
[專題] 關於聲音與技術整合-System Audio想法與眾不同
2008/11/07‧文/U-Audio編輯部 編譯
System Audio認為喇叭最重要的「性能」是聲音表現,但喇叭在音響系統中卻有許多地方違背自然物理定律。在擴大機、DVD或CD當中,音樂訊號存在的模式是電子訊號,非常精準而快速,但用來發聲的喇叭振膜卻非如此。《 全文 》 |
|
[專題] Nottingham原廠巡禮(二)-類比不滅的新典範
2008/11/03‧文/郭漢丞
Tom說Nottingham全是類比,並不誇張,因為連五金加工的機器,也都是傳統型的機器,沒有導入電腦化自動控制。總之,Nottingham和所謂「高科技」完全扯不上邊,只有專注的工作伙伴,用最傳統的機具,製作出他們自認為最好的LP唱盤。《 全文 》 |
|
[專題] 與眾不同的音響之路-丹麥System Audio
2008/10/24‧文/U-Audio編輯部 編譯
丹麥雖小,卻是Hi End音響的重鎮,從單體、喇叭、擴大機、線材等等,知名Hi End品牌多不勝數。不久前由巨禮文化新引進的System Audio(簡稱SA),在2008年高雄與圓山音響展初試啼聲,引起許多迴響。《 全文 》 |
|
[專題] 超對稱放大揚威十年-美國Pass labs(二)
2008/10/21‧文/郭漢丞
對於音響迷而言,許多擴大機專有名詞似乎有特別的魔力,一看就可以直覺地想像其音樂重播個性。譬如純A類、全平衡、無負迴授、大電流、分離式供電等等,Nelson Pass承認有許多術語受到濫用,部分是他的錯,像是在Threshold的IGBT,還有動態A類...《 全文 》 |
|
[專題] Nottingham原廠巡禮(一)-堅持Pure Analogue的信仰
2008/10/13‧文/郭漢丞
故事要從四十年前開始說起,本著對音樂的熱愛,Tom Fletcher創辦了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NAS),開啟了類比唱盤的探索之路,在自家車庫當中,打造出Nottingham唱盤。創業四十多年以來,Nottingham見證了類比唱盤的興衰...《 全文 》 |
|
[專題] 極簡派的大內高手-美國Pass labs(一)
2008/10/07‧文/郭漢丞
「簡單就是美」在Hi End音響的世界,一直是金科玉律,但是真正能把這項原則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卻屈指可數。Nelson Pass在音響設計圈子裡,一直是公認具有獨到見解的設計者,他之所以受到音響業界與音響迷的尊敬。《 全文 》 |
|
[專題] Audio Research原廠專訪(聆聽篇)-永無止境追求High Definition
2008/10/01‧文/郭漢丞
對ARC而言,High Definition不僅代表高解析,同時代表完全表現音樂當中的所有細微變化,從樂器質地、動態對比、均衡頻段,更重要的是,High Definition代表著音樂的鮮活感、音樂的神髓。《 全文 》 |
|
[專題] Audio Research原廠專訪(三)-嚴酷的真空管試煉
2008/10/01‧文/郭漢丞
在Audio Research會先讓真空管連續工作48小時,並不是真空管需要48小時才會穩定工作,而是藉由長時間連續工作,淘汰掉耐不住48小時操練的真空管,而這時候真空管也一定已經到達穩定的工作狀態。《 全文 》 |
|
[專題] Audio Research原廠專訪(一)-現代與古典並存的水邊城市
2008/10/01‧文/郭漢丞
在Hi End音響界如果能夠屹立三十八年,並且持續維持高度的發展活力,其中必定具有成功的要素。從1970年創立至今,Audio Research在創辦人William Z. Johnson帶領下,始終堅持「High Definition」的設計目標...《 全文 》 |
|
[專題] Siltech原廠專訪(二)-純淨音樂傳導的Siltech
2008/09/17‧文/郭漢丞
參觀工廠行程結束後,我和Edwin另外安排了專訪,除了導體、絞繞與屏蔽之外,我請教Edwin線材好聲的關鍵在哪裡?Edwin說音樂本身會說話,而線材的任務就是負責沒有噪訊、沒有扭曲的訊號傳導,為了達到此一目標,設計者要想辦法把線材做得平衡。《 全文 》 |
|
[專題] Siltech原廠專訪(一)-1000度的熱情淬練金與銀
2008/09/12‧文/郭漢丞
Siltech的公司名稱,就是銀(Silver)與科技(Technology)兩個字結合起來,顧名思義,公司一開始是打著純銀做為招牌。1983年開始研究銀作為導體的效果,並在1984年正式以Siltech對外營業,不過目前的經營者Edwin並不是創始成員之一...《 全文 》 |
|
[專題] PMC專題報導(四)-慢工出細活的工藝哲學
2008/09/04‧文/郭漢丞
PMC的電子部門還包括分音器的製作,在專業鑑聽喇叭的領域中,基本原則大多採用多階分音,以陡峭的滾降曲線,獲得準確的頻段銜接。所以IB1、IB2、MB2與BB5都採用最高階的24dB滾降,而GB1、DB1+、TB2+、FB1+則採用12dB滾降。《 全文 》 |
|
[專題] 五大系列構成完整Meridian版圖-專訪Meridian客服經理Desmond Ford
2008/08/28‧文/郭漢丞
服務於Meridian近二十年的Desmond Ford(Des Ford)在記者會上說:「雖然Meridian擁有悠久的歷史,帶給音響迷(audiophile)創新的價值,但Meridian正準備展開全新的版圖,也是Meridian發展的關鍵時期。」《 全文 》 |
|
[專題] PMC專題報導(三)-PMC工廠巡禮
2008/08/09‧文/郭漢丞
PMC工廠位於魯頓(Luton),地理位置大約在英國中央,離海邊較遠,早年是生產汽車引擎的重鎮,但是隨著1970年代英國汽車工業的衰落,商業型態逐漸轉變為貨運中心,魯頓機場是英國第三大,連火車站都稱為「Luton Airport Parking Way」。《 全文 》 |
|
[專題] PMC專題報導(二)-傳輸線式喇叭的顛峰
2008/08/05‧文/郭漢丞
提到PMC,幾乎每個人都會聯想到「傳輸線式音箱」,從第一對成功商業化的產品BB5開始,到最小的書架型喇叭DB1,全部採用相同原理,讓PMC幾乎成為傳輸線式音箱的代名詞。雖然並不是原創,但PMC卻是把傳輸線式喇叭設計推展到極致的音響製造者。《 全文 》 |
|
[專題] PMC專題報導(一)-源自BBC的PMC傳奇
2008/07/22‧文/郭漢丞
能在BBC擔任資深工程師,等於是站在世界錄音舞台的顛峰,但Peter Thomas為了實踐理想,決定創立PMC(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投入專業鑑聽喇叭的設計與製造,他身邊的朋友都認為Peter瘋了!《 全文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