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
|
[專題] 千挑萬選YBA CDT45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七)
2018/01/24‧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關於CDT450轉盤的使用,有一項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要蓋蓋子聽」!CDT450的推拉式上蓋,基本上是「防塵蓋」,把上蓋往後推,拿起CD鎮,放入CD,把CD鎮放好,上蓋只需要向前推2公分,手指感覺到上蓋滑過一個阻尼開關《 全文 》 |
|
[專題] VTL與Wilson的絕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六)
2017/12/22‧文/郭漢丞
我們來看看TL-5.5 II與ST-200搭配起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先看TL-5.5 II,標準增益是單端11dB,平衡17dB,這代表RCA輸出聲音會小一點,而平衡輸出聲音會大一點。您還可以設定增益減半,這時RCA輸出會變成6dB,而平衡輸出變成11dB...《 全文 》 |
|
[專題] Dynaudio Contour 60與惠樺1BV管機-主編的音響筆記(二)
2017/12/15‧文/林治宇
我想知道體積龐大的Dynaudio Contour 60是不是很難推?其次,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瓦數嗎?還有,具有均衡、大氣、輕鬆、開闊等特質的Contour 60,遇到了以精緻、幽微、速度、鮮活著稱的惠樺管機,又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全文 》 |
|
[專題] 一夫當關的Diablo 30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五)
2017/12/04‧文/郭漢丞
Diablo 300可說是Gryphon「超級」綜合擴大機。第一代Diablo在2005年登場,產品歷經十年的壽命,2015年第一次改款,進化為Diablo 300,功率從原本的250瓦,增加為300瓦,在綜合擴大機之林依然是推力猛獸。在家中試聽Diablo 300的時候...《 全文 》 |
|
[專題] Klipsch The Three-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十)
2017/11/02‧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The Three(當然還包括同系列的其他兩款)外觀仿古,相當漂亮。以兩只2.25吋全音域喇叭發聲,低音靠中央一只5.25吋的低音單體補足,兩側還各有一顆5.25吋的被動輻射低音加強;單體都由粗織布面蓋住,看不到,卻寧可不要看到,因為那個布面...《 全文 》 |
|
[專題] BenQ treVolo A-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九)
2017/10/30‧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BenQ跨入音響領域不過兩年,充分展現了他們的企圖與創意。以treVolo為名的可攜式藍牙喇叭,大膽採用靜電振膜單體,創了音響界先河。隨後推出的一體式音響,更是史無前例的採用陶瓷高音單體,並且為高音設計了A類放大線路...《 全文 》 |
|
[專題] B&O BEOPLAY A6-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八)
2017/10/26‧文/董鴻鈞 圖‧郭振榮
本文的主角——BEOPLAY A6,是Bang & Olufsen近期推出的無線喇叭之一,與專題其它的無線喇叭擺在一起,不難看出其質感出眾,外觀獨樹一幟。BEOPLAY M5不像一般的音響產品方方正正,而是如同椅背一般,略呈弧形,中央鼓起,《 全文 》 |
|
[專題] Vifa Copenhagen-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六)
2017/10/19‧文/蔡承融 圖‧郭振榮
本次專題中哪一款喇叭最有時尚美感?我會毫不猶豫地投丹麥Vifa Copenhagen一票!這款喇叭還曾經獲得iF與Red Dot設計大獎的肯定。以喇叭尺寸來看,Copenhagen比自家其他型號(譬如Helsinki、Oslo)還要更大一些...《 全文 》 |
|
[專題] Ruark Audio R4 MK3-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五)
2017/10/16‧文/蔡承融 圖‧郭振榮
在本次專題中,R4 MK3是功能最豐富的All-in One機種,藍牙傳輸支援aptX規格,可以無線傳輸接近CD品質的數位音樂訊號,如果您的手機/平板也有支援aptX的話,一定要試試!此外,R4 MK3的前面板上有3.5mm Aux類比輸入端子,方便用家連接《 全文 》 |
|
[專題] Yamaha WX-030-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四)
2017/10/12‧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Yamaha WX-030是本次專題中價位最低的產品,而且是唯一非立體聲機種,功率也不大,只有30瓦,音壓與能量感皆受限,差不多就是一般的迷你型無線喇叭,為何會入選本次以高音質享受為訴求的專題?因為WX-030有個別人沒有的「特異功能」...《 全文 》 |
|
[專題] 選擇的藝術-聆賞Orpheus Heritage頂級訊源
2017/10/12‧文/林治宇 圖‧林治宇
一次聽到兩大世界知名的頂級數位訊源系統,誰能比我更幸福?喔,當然囉,這次家訪的主人翁鄧先生一定比我幸福,因為他同時擁有兩套頂級訊源:英國dCS與瑞士Orpheus Lab,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聲音個性,聆聽一張又一張的女伶絕艷美聲...《 全文 》 |
|
[專題] Naim Mu-so-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三)
2017/10/09‧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自從2014年Naim 推出了Mu-So一體式音響,震撼了音響界。為什麼震撼?這種器材其實在之前就有了,市場並不缺少這樣的器材。但是,它就像是Devialet一樣,包含了所有功能的擴大機,在此之前,Hi End音響界還不多見廠家推出這類產品...《 全文 》 |
|
[專題] Paradigm PW 800-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二)
2017/10/05‧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Paradigm PW 800在本次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的眾多對手中,外型走沉穩路子,不算搶眼的類型,但它的強大功能足以彌補在外型上吃的小虧。PW 800有什麼厲害功能呢?那就是Play-Fi無線傳輸與Anthem的ARC空間校正系統,不僅設定、使用方便...《 全文 》 |
|
[專題] 編輯部選擇Dynaudio Contour 6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四)
2017/10/04‧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2017年是U-Audio創立十週年的日子,我們不賣音響,所以沒法子推什麼週年紀念產品,可是對編輯部而言,工作上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值得拿來參考用(reference)的喇叭,當然,從標題您已經讀到了答案,最後就是Dynaudio Contour 60...《 全文 》 |
|
[專題] 插上插頭就能聽-無線一體式音響專題(一)
2017/10/03‧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在接下來專題中,我們挑選了9款無線喇叭,包括Benq treVolo、B&O Beoplay A6、Klipsch Capitol Three、Naim Mu-so、Paradigm PW 800、Ruark R4 MK3、Sony SRS-X99、Vifa Copenhagen及Yamaha WX-030(以品牌首字母依序排列)...《 全文 》 |
|
[專題] Dynaudio Contour 60進駐U-Audio聆聽室-林主編的音響筆記(一)
2017/08/15‧文/林治宇 圖‧林治宇
如果我說,某天我走進辦公室的時候,不小心踢到兩個大箱子,上面寫著Dynaudio Contour 60,你相信嗎?老實說我也不信,兩個比人還大的箱子怎會踢到?但實情是,U-Audio聆聽室現在真的擺著一對Dynaudio Contour 60,而且是長期進駐《 全文 》 |
|
[專題] 我的第一條Transparent線-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三)
2017/08/14‧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知道Transparent的AES/EBU有三個等級,價錢當然就分三個等級,我問代理商應該選哪一款,答案很直接,當然就攻頂了!怎麼不給我一點機會掙扎呢?我本來想從Premium等級聽起,再決定是不是要向上衝,沒想到答案是「直攻」Reference XL...《 全文 》 |
|
[專題] 夢想成真的W/P Sasha 2-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二)
2017/08/07‧文/郭漢丞
為什麼是W/P Sasha 2?其他的喇叭不夠好嗎?不,我列舉出來的喇叭,每一款都有讓我心動之處,像是Dynaudio Contour 60全數單體皆自行設計製造,Elac採JET 5氣動式高音,Sonus Faber Amati Futura工業設計就像是喇叭中的藝術品,而且老婆一定會喜歡...《 全文 》 |
|
[專題] 都是Merging惹的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一)
2017/07/31‧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因為透過NADAC,我可以聽到更多以前沒有察覺到的音樂細節,更進一步接近錄音現場,可是要等到Sasha 2一起加入,我才從「彷彿聽見」,到「真正聽見」。雖然我想抱怨都是NADAC惹了禍,害我必須認真檢視家裡面的音響系統...《 全文 》 |
|
[專題] 挑戰自我 樂此不疲-Sony Signature系列的成功關鍵
2017/06/26‧文/文/郭漢丞 圖‧圖/Sony提供
Sony去年(2016年)發表的旗艦Signature系列,旗下三款產品,包括MDR-Z1R密閉式耳罩耳機、TA-ZH1ES DAC耳機擴大機,以及NW-WM1Z/NW-WM1A隨身播放器,都先後在U-Audio及U-Headphone發表過詳實的試聽評論,三款產品經過我們...《 全文 》 |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