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十一)PS Audio PerfectWave DAC
2011/02/21‧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PS Audio PerfectWave DAC(以下簡稱PWD)不只是一部USB DAC,而是具備無線網路連線功能的音樂伺服器,只不過它並沒有儲存功能。說得簡單一點,PWD除了可以當作傳統音響用的DAC,也能夠透過USB連接電腦來播放音樂...《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九)NuForce uDAC-2 USB DAC
2011/02/16‧文/蔡承融 圖‧郭振榮
NuForce uDAC-2只有不到掌心的一半大小,絕對夠資格在本次專題中稱冠,機殼為全鋁材質,長時間工作也只有微溫而已,散熱效果良好,目前有霧銀、霧紅、霧黑三種顏色可以選擇。uDAC-2另一項特點是不必外接電源,只需要USB的5V電力即可...《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八)HD Micromega WM-10
2011/02/15‧文/林治宇 圖‧蔡承融
HD Micromega的WM-10應該算是這個領域的翹楚,它直接把Apple蘋果電腦的AipPort Express,這部具有類比與數位音頻輸出的無線基地台植入WM-10內部,重新設計電源供應系統,便可以透過Wi-Fi無線網路接受從iTunes播出的音樂...《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七)KingRex UD-01 PRO
2011/02/14‧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KingRex UD-01 PRO是一部專門為了搭配電腦而設計的USB DAC,因為UD-01 PRO僅接受USB輸入,無法以同軸或光纖介面給予數位訊號。我想這是因為UD-01 PRO是從比巴掌還小的UD-01升級而來,它保留UD-01原有的設計...《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六)North Star Design Essensio
2011/02/11‧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數位訊源一直是義大利North Star Design的拿手好戲,其器材的規格總是比別人高一等,例如目前當紅的USB DAC,當市場的主流都還是24bit / 96kHz時,它便已經推出32bit / 192kHz機種,硬是要比別人快一步。之前U-Audio曾發表過...《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五)Chord Chordette Peach藍牙USB
2011/02/10‧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Chordette Peach可提供USB、藍牙、光纖與同軸SPDIF等四種輸入方式,但機殼上看不到任何切換裝置,也沒有顯示燈號,原來切換旋鈕藏在背板。剛開始使用的時候還真不知道切到了哪一檔,不過,當我切換不同輸入方式時,上蓋透明圓窗透出的光線...《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四)音樂檔案哪裡來?
2011/02/08‧文/U-Audio編輯部
數位音樂檔案從哪裡來?反而成為新的重要課題!除了最普遍的網路廣播(網路電台)、付費串流音樂(KKBOX、ezPeer)之外,發燒友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將自己珍藏多年的CD轉換成音樂檔案,或是哪裡可以取得錄音室等級的高解析音樂檔案...《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三)使用Foobar2000一次上手
2011/02/07‧文/U-Audio編輯部
Foobar2000大概是目前免費的音樂播放軟體中,公認播放效果最好,又能兼顧使用便利性的一個,它還具備擴充性強、有媒體庫功能、支援檔案格式豐富、可自訂操作介面與版面架構(layout)、支援高解析音樂檔案、可升頻播放…等諸多優點...《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二)進入電腦音響世界的第一步
2011/02/03‧文/U-Audio編輯部 圖‧郭振榮
假設你已經擁有一套完整的音響系統,家裡也早就有電腦了,怎麼把這兩樣東西「送做堆」,整合成一套優質的「電腦音響」?我們整理了十項新手常見的問題,讓你輕鬆進入電腦音響的世界...《 全文

[專題] USB DAC選購指南-(一)勢不可擋的電腦播放趨勢
2011/02/01‧文/U-Audio編輯部 圖‧郭振榮
2010年才剛剛結束,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優質USB DAC問世,而2011年的CES大展更預告數位訊源加裝USB端子已是大勢所趨,所謂「傳統CD」都已經在思考加裝USB輸入介面的可能性,而較早洞見趨勢者更已領先推出產品,由此可見...《 全文

[專題] Franco Serblin-Ktema的設計者
2010/10/20‧文/巴洛克提供 圖‧巴洛克提供
他,我的設計者,名字是Franco Serblin。雖然是專業的牙科醫生,但他對於音樂、樂器的熱情,讓他在80年代開始就進行了一連串對於聲音再生的研究。尤其是小提琴與魯特琴,使用簡單的木材與弦,就能以特定的結構發出和諧的聲音,對他的啟發...《 全文

[專題] 文化、音樂、技術的結合-恆久不變的Ktema
2010/10/15‧文/巴洛克提供 圖‧巴洛克提供
我叫做Ktema。這個名字是我的創造者Franco Serblin賦予我的,我知道這名字的背後有個故事。有天一個一同追尋音樂重播真理的朋友寫信給他: 希臘有個形容詞『Ktema eis aei』,意味著想要永恆的佔有,某種恆久不變、無可置喙的價值...《 全文

[專題] 濃情巧克力-Orpheus Privilege系列(二)
2010/09/15‧文/賴英智
簡單的說,整套Orpheus Privilege系列發出來聲音讓人聯想起德國的mbl,而不是Burmester,但Orpheus比mbl速度更快一些,透明度更清爽一些,高頻延伸更華麗一些,低音線條更結實凝聚一些,較大的不同在於mbl更從容寬裕,更穩重老成。相比...《 全文

[專題] 瑞士精密工藝-Orpheus Privilege系列(一)
2010/09/08‧文/賴英智
相形之下,同樣來自瑞士精密工匠,同樣標榜具有「勞力士」金屬加工水準的Orpheus,價格真的平實得多。新推出的Privilege系列產品,包括SACD播放機、數位轉換器、前級、單聲道後級,全套器材加起來價格還不及一隻瑞士寶璣(Breguet)...《 全文

[專題] 中國第一的Kondo發燒友-Kondo華麗銀之聲(三)
2010/07/14‧文/賴英智
早就聽聞廣東佛山有幾位日本Kondo的忠實擁護者,他們都是深藏不露的發燒友。平日開著舊款的中型汽車,吃穿都很樸素,連住的地方也不是豪華別墅,但這群人非常懂得享受生活。有位朋友經常感概,他說香港一些富豪或者身價數十億,每天卻只能...《 全文

[專題] 絕對悅耳的聲音-Kondo華麗銀之聲(二)
2010/07/12‧文/賴英智
Kondo頂級產品的電容、電阻、變壓器、接線全部都用銀材料製作,純銀不單只是嘩眾取寵而已,Kondo用這些東西有自己深思熱慮的目的,是為自己的聲音美學服務的。由於整套電子分音系統從頭銀到尾(連喇叭單體的線圈也用銀線製作)都銀光閃閃...《 全文

[專題] 永恆之物-Ktêma的誕生
2010/07/09‧文/李惠淳 編譯自Franco Serblin原廠網站
我是Ktêma,我是個揚聲器。我融合了老式持久耐用的體驗與輕巧、不受拘束的探索心靈。我的誕生是個偶然,誕生於那些吸引我們的最簡單的事物的奇特命運,那些給與生命許多激情與熱情的事物。一切始於一連串神秘的事件:一句用筆在電路圖...《 全文

[專題] 終生使用的哲學-Kondo華麗銀之聲(一)
2010/07/08‧文/賴英智
上一次我就體會出Kondo為何能製造出世界上最優秀和最昂貴的真空管後級。據說Kondo在世時對別人說,他只關心與聲音有關的東西,其餘一切都不重要,包括工廠的美化與環境,因為他將大筆金錢都投到了原材料上了。對Kondo的員工...《 全文

[專題] 超級嚴苛的品管測試-Elac原廠採訪報導(四)
2010/05/17‧文/郭漢丞 圖‧郭漢丞
廠長Thomas Werner引導我們轉入ELAC進行QC檢驗的房間,他說ELAC擁有許多昂貴的檢驗儀器,全部都是為了滿足品質管制的要求,不過這些儀器花錢就有,理論上只要願意投資就行,ELAC只是屬於那些願意為了品質投資的音響廠商之一《 全文

[專題] 嚴謹設計的超級單體-Elac原廠採訪報導(三)
2010/05/14‧文/郭漢丞 圖‧郭漢丞
此番ELAC原廠之旅,廠長Thomas Werner雖然只有不到半天的時間可以引到我們參觀,但ELAC的技術底子實在太強了,我的報導也必須區分為許多段落,才能把報導的焦點集中,接下來我們把話題擺在ELAC單體設計與製作,看看銀白色鋁質...《 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廣告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試聽 Cambridge Audio EXA100 擴大機
許久沒有試聽英國 Cambridge Audio 的產品了!這次聽 EXA100 綜合擴大機,有高階 Edge 放大技術加持,價格又回到有競爭力的區間,想要在十萬元以內選購綜合擴大機,又要內建 DAC 與藍牙無線功能...《 全文

Acoustic Energy AE309 MKII 落地喇叭
Acoustic Energy 的 300 系列全面更新,進化到 MKII 世代。AE309 MKII 是 Acoustic Energy 300 系列較小型的落地喇叭。同系列還有一款 AE300 MKII 書架喇叭、系列旗艦 AE320 MKII 落地喇叭以及 ...《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