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發表,已被閱讀 33,830 分類:原廠故事
In-Akusitk原廠專訪(三) 結束技術長Holger的「技術課程」,In-Akustik國際參訪團稍作休息,補充咖啡因,然後到工廠外面集合,準備前往手工製作Referenz系列線材的手工作坊參觀。

製作Referenz系列線材的第一站,是距離In-Akustik工廠車程不到五分鐘的庇護工坊。

絕大多數In-Akustik的線材都在自家工廠製作,只有Referenz系列「穿針引線」的程序,在離工廠五分鐘車程的作坊手工製作。Referenz系列有訊號線與喇叭線,Air-Technology的應用仰賴Air-Helix固定支架,批覆薄薄一層PE絕緣的線材,要用穿針引線的方法,從Air-Helix的孔洞穿過去。LS-4004喇叭線的Air-Helix固定支架最複雜,再來是LS/ NF-2404,而LS /NF-1204相對簡單一些,但是要把線材穿過Air-Helix支架,完全只能靠手工組裝。

手工作坊的建築物古色古香,沒想到真的是古老建築,往後面走就是中世紀的古堡與教堂,1545年興建,是十字軍東征時代的後送教堂醫院,In-Akustik的人告訴我們,這裡不久後會成為難民收容所。

不過,幫Referenz系列線材穿針引線的工作,是非常耗時的細活,當In-Akustik研發部門先以3D列印製作出Air-Helix骨架之後,將批覆超薄PE屏蔽的銅導體一條條穿過預設的孔洞,這才發現手工活非常耗時,In-Akustik要在自家工廠生產,勢必要增添人力,成本會大幅提升。要如何維持合理的成本,不讓Referenz線材價格大幅攀升,委外處理是一條路。

In-Akustik發現距離工廠車程不到五分鐘,有一處庇護工坊,收容輕度殘障人士,In-Akustik一開始不曉得能不能託付給他們,不過這個庇護工坊並不是像台灣經常搞的烘焙坊、餅乾廠,而是製作義肢的工坊,雖然由輕度殘障人士製作,但有義工參與協助,讓他們分工合作,同心協力就能完成複雜的手工細活。

專門用來製作Referenz系列線材的製具。

為了讓穿線按照In-Akustik的規格製作,Air-Helix的每一個組件要用色筆標示,這樣就能按照正確的位置穿針引線了。

看到導線上面的顏色記號了嗎?穿線時要按照Air-Helix的顏色正確穿線。

在庇護工坊的志工們協助教導下,使用In-Akustik設計的專用製具,在工作檯上固定Air-Helix骨架,志工利用色筆在Air-Helix上面標示顏色,方便辨識正確的導線穿孔方向。雖然這群輕度殘障人士工作速度較慢,但是態度卻相當認真。國際銷售經理Sven告訴我,以最高階的Referenz LS-4004來說,一天可以製作2條,次一階的Referenz LS-2404則能生產4條,手工製作確實耗時。

我在庇護工坊裡看著Referenz線材手工製作的程序,一條Referenz LS-4004喇叭線,總共有16條導線,一對就有32條,每一股要兩端剝線,就要裁減64刀,剝好的線頭要盡快上錫爐,避免導體氧化,這才只有準備好導線的材料,然後在製具上架好Air-Helix骨架,慢慢把16條導線按照正確的孔洞穿過去,而這才完成一條喇叭線,才做一半而已。

穿針引線之前,要讓每一段導線兩端裸露的導體上錫爐,避免導體氧化。

工作台一端專注穿線的工作人員。

您看,Referenz LS-4004多麽得來不易,要拿鑷子一段段穿線啊。

參觀完「穿針引線」的手工作坊,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在小鎮用過午餐,再返回In-Akustik工廠繼續參訪行程。這段行程參訪團分為兩組,技術長Holger帶我們參觀工廠的生產與品管,國際銷售經理Sven則帶另一半團員參觀倉儲與後勤管理。我們這組人馬先跟著Holger走,然後交班跟Sven。

我在庇護工坊外面拍的景色,證明In-Akustik是位居鄉下的公司,真是碧草如茵、遠丘連天啊!

我們準備跟著技術長Holger進入In-Akustik的生產廠房。

走進In-Akustik工廠,Holger先介紹絞繞線材的機器,他說原本In-Akustik的線材絞繞是委外處理,然後送回來加工,委託的工廠專門生產繩子,大約七年前這家工廠的生產線大幅更新,所以請In-Akustik收購自動絞繞機,所以現在絞繞也在自家工廠完成。

自動線材絞繞機,前方送線,自動絞繞,後段收線。

自動絞繞機後段收線區,笑看著In-Akustik線材的是南非代理商。

Holger向我們介紹線材自動切割剝線機。

機器自動剝線裁切,比手工還漂亮。

在自動線材絞繞機旁邊,則是線材自動切割剝線機,機器是買現成的,但是控制軟體則是In-Akustik自己撰寫,因為要送入機器裁切剝線的規格,每一款線都不一樣,In-Akustik必須根據線材批覆與導體線徑,以正確的規格讓機器自動剝線裁切。

跨過一道門,進入In-Akustik組裝線材的部門,自動絞繞機與剝線裁切機的噪音就隔在門外,手工組裝線材的部門相對安靜許多。第一站我們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打磨Referenz LS-4004喇叭線,這是從庇護工坊手工製作完成的半成品,但是為什麼要打磨呢?記得在庇護工坊讓導線兩端上錫爐的工序嗎?那是為了避免導體接觸空氣氧化,所以上一層錫保護,但是送回In-Akustik工廠製作成品之前,必須把這層錫磨掉,畢竟銅還是比錫更好的導體,怎麼可以讓錫來搗蛋影響聲音?

製作Referenz LS-4004的第一關,先把庇護工坊送回來的半成品,導線尾端的銲錫打磨清除乾淨。一條LS-4004有16條導線,兩端組共要打磨32次。

從這裡您也可以注意到Referenz LS-4004的工序有多複雜!一條(而非一對)Referenz LS-4004喇叭線,裡面16股導體,前後兩端都要打磨去掉銲錫,總共要打磨32次,在反覆32次才能準備好一對Referenz LS-4004的材料。

組裝台是靠窗的長桌,長桌另一端是測試區,插在機器上的是Referenz LS-1204訊號線。Holger說電腦就是一般的PC,但是測試軟體是In-Akustik自家開發,每一款In-Akustik的線材技術規格都記錄在資料庫當中,工作人員把線材插上去,選擇對應的線材型號,按下測試鍵,軟體自動顯示測量是否通過。Holger看了螢幕的參數,說這條線OK沒問題,然後他改了測試型號,再跑一次測試,馬上顯示錯誤訊息。

技術長Holger指著桌上的PC,裡面跑In-Akustik自家撰寫的資料庫,用來測試線材是否符合規格。

然後Holger領著我們到另一區組裝平台,剛剛辛苦打磨Referenz LS-4004喇叭線的工作同仁,把準備好的材料拿過來這裡做最後組裝:為喇叭線兩端套上橡膠套與金屬環、安裝喇叭端子,然後幫喇叭線穿上編織隔離網。

最後組裝:尾端套上橡膠套,固定在金屬環上,然後壓夾喇叭端子。

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製作。

壓夾喇叭端子的電動工具雖小,壓夾的力道高達1.5噸,確保喇叭端子與導體最緊密的接觸。

套橡膠與金屬環是累人的工,頗為費力,喇叭端子則相對好裝。記得前面要把錫磨掉的工序,代表Referenz LS-4004喇叭線不會再用錫:他們用壓夾式固定法,喇叭端子的材料是碲銅(tellurium copper),用電動工具把導體與喇叭端子牢牢壓夾固定。這個電動工具看起來頗為迷你,可是壓夾的力道有1.5噸,操作時可千萬不能開玩笑,不小心會夾斷手指頭的。兩端完成喇叭端子組裝,然後就是穿上隔離網,並且把金屬固定環中央的螺絲鎖緊,Referenz LS-4004就完成了。

手工套上隔離網。

裁切隔離網的熱鐵線。

Holger在生產區介紹的最後一個區域,是視訊與數位線材的測試品管區,In-Akustik的HDMI線已經到達4K規格,出廠前的測試非常重要,不僅聲音部分需要測試,影像傳輸也必須測試,以確保品質。

怎麼有PS3?這是測試HDMI線的區域,不是員工偷懶的遊樂區。

走出工廠,前一組跟著Sven的參訪團,已經在工廠外面等著我們了,看來倉儲與出貨區可以逛得比較快。Sven打開工廠大門,挑高的廠房有著堆到屋頂的貨架,滿滿都是貨,前面一區主要是線材,後半有Piega與Primare的貨架,別忘了,In-Akustik是他們在德國的代理商。

國際銷售經理Sven驕傲地介紹In-Akustik滿到屋頂的倉儲區,歡迎各國代理商把貨訂光光。

軟體倉儲區,滿滿的CD與LP,一旁堆積如小山的紙箱,正準備要出貨。

再往後走,進入軟體的倉儲區,滿滿都是CD與LP。Sven告訴我們,音樂發行依然佔In-Akustik重要的部分,大約有35%,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實體音樂載體的市場在縮小,但是In-Akustik相信好的音樂發行依然有其市場。

從In-Akustik的生產廠房逛到倉儲區,我們又回到早上上課的會議室,熱騰騰的咖啡等著我們,稍作休息,補充完咖啡因以後,我們要上最後一堂有關In-Akustik的課。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
瑩聲國際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沙崙路199號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廣告
[專題報導] 專訪技術長Holger-In-Akusitk原廠專訪(五)
結束在In-Akustik一天的課程,負責大多數簡報的技術長Holger Wadsmann應該累了,而我上了一天課,還要忙著採訪拍照,也累了,但是送參訪團成員離開In-Akustik工廠,我和Holger繼續留下來,進行最後一段一對一的專訪...《 全文

[專題報導] 電源處理技術與眾不同-In-Akusitk原廠專訪(四)
這堂課介紹的是In-Akustik旗下產品,包括Stoic音響架、Referenz AC-3500P電源供應器,並且不忘再度強調應用Air-Helix技術的Referenz系列線材,而這段課程當中,最重要的產品莫過於Referenz AC-3500P電源供應器,因為內中所應用的電源處理...《 全文

[專題報導] 四十年德國造線技藝-In-Akusitk原廠專訪(一)
我與德國In-Akustik原廠和台灣代理商瑩聲約好下午一點半在會場見面,準備搭車前往In-Akustik,採訪這家擁有四十年造線歷史的專業廠家,我所要前往的城市是Freiburg,這是德國巴登.符騰堡邦第一大城...《 全文

[專題報導] 真正的聲學物理(而非玄學)-In-Akusitk原廠專訪(二)
[新聞] 空氣螺旋設計,獨一無二-Inakustik Referenz Phono 2404 Air唱放線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