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發表,已被閱讀 36,409 分類:原廠故事
In-Akusitk原廠專訪(五) 結束在In-Akustik一天的課程,負責大多數簡報的技術長Holger Wadsmann應該累了,而我上了一天課,還要忙著採訪拍照,也累了,但是送參訪團成員離開In-Akustik工廠,我和Holger繼續留下來,進行最後一段一對一的專訪,當然,我在上課時沒有完全理解的部分一定要問清楚:Referenz AS-3500P電源處理器如何使用不一樣的技術,維持充沛的電力供應,同時去除電源裡面的干擾。

雖然經過白天的課程,兩人都有些累,我們換到一間比較小的會議室,喝口水,喘口氣,然後就開始採訪了。我架好Gopro錄影,但是電源不聽話,畫面閃一下就關機,沒電了,但是帶在身上的四顆電池一整天錄下來,電力全部耗盡,我只好笑著跟Holger說:「連Gopro都沒電了,可是我們還得工作。」然後從背包裡拿出Sony錄音筆,跟Holger說:「我可是專業人士,隨時都有備案帶在身上。」就算Sony錄音筆也出狀況(幾乎沒發生過),我還有iPhone可以錄音。

空氣的介電係數趨近於1,以空氣作為電介質,線材的容抗就不會因為距離增加而增加,是最好的電介質。

從Gopro缺電的小插曲,輕鬆地帶入採訪。我問Holger在In-Akustik工作多久了,他說在1996年就已經加入In-Akustik,算起來已經二十多年了。從Referenz系列線材的課程,我知道「低容抗」是In-Akustik線材重要的技術特色,而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把低容抗當作設計的重要技術目標?Holger說,最早做低容抗設計的線材,應該是1999年推出的產品,當時稱為「Black & White」系列,這也是Holger來In-Akustik之後初試啼聲的產品,那時候就已經把降低容抗當作音響線材設計的重要技術指標。

因為確定了降低容抗作為設計目標,所以後來In-Akustik的技術進化就有脈絡可循。Holger表示,Black & White系列,使用了PVC、PE與空氣,雖然有達到降低容抗的效果,但還不夠,所以他先減少PVC,然後完全捨棄PVC,只使用輕薄的PE,並大幅增加Air空氣的比例。

不過Referenz系列的設計結構,進一步增加了線材之間的距離。Holger強調,容抗的計算還包括線材的距離與面積,線材之間的距離越長,容抗越低,所以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把Air-Helix的特殊結構做出來。

1999年的Black & White已經加入空氣作為電介質,但是比例還不夠高,In-Akustik用了十七年的時間,才把空氣作為電介質的比例拉高到90%。

此外,Air-Helix的結構,還考慮到線材周圍磁場的抵消,所以多股導線在Air-Helix的架構當中,每一股導線外圍的磁場,相互交疊的部分會產生磁場抵銷的效果,就會降低線材的感抗。其實一般多股絞繞的線材結構,都能達到磁場抵銷、降低感抗的效果,但是Holger說傳統線材外圍的PVC層,會大幅增加容抗,而Air-Helix的結構可以同時達到低容抗、低感抗的設計目標。

再來,Holger談到了導線的結構問題。假如觀察Referenz系列線材的導體,每一股都是線徑頗細的導線。Holger解釋,粗的導體在傳輸訊號時,可能產生渦流失真,而且訊號傳輸本身有所謂「集膚效應」(skin effect),高頻訊號容易在導體表面通過,而低頻則在中央跑得慢一點,所以In-Akustik偏好比較細的線徑,就是要降低「集膚效應」。

任何導體都會產生集膚效應與渦流失真,In-Akustik的導體的同軸結構,中央是不導電的PE,OFC導體圍繞著PE,藉此降低集膚效應與渦流失真。

假如Holger的故事講到這裡結束,我並不意外,因為以前就聽過這樣的解釋,不過Holger開始在白紙上畫圖,他說因為實心銅線一定會產生「集膚效應」,高頻在線材外圍跑得快,為了徹底解決問題,In-Akustik設計了特殊的導線結構,中央使用實心PE管,完全不導電,然後銅線包住PE管,這種特殊的同軸結構,讓導體中央是完全不導電的PE材料,訊號一定在周圍的導體跑,這樣就不會有頻段不均的問題,同時消除了Eddy-current渦流效應,這就是In-Akustik所謂的「導波技術」(wave guide)。

因為中央PE、外圍包銅的特殊線材結構,Holger說他們必須找到特定的工廠客製,雖然導體本身就是無氧銅,可是結構與眾不同,相當不好製作。Holger說,他們的導體外圍還加上了一層透明塗漆,這是用來保護銅線的設計,防止氧化,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細節。原來白天的課程,Holger講解的技術深度並沒有很深,因為參訪團的成員都是代理商,他怕講得太深,大家聽了會不感興趣,還好我有留下來問,才知道除了Air-Helix架構之外,導體特殊的「Wave Guide」技術還藏著玄機。

再來我要問在課堂上沒聽懂的部份:Referenz AC-3500P如何消除電源削切失真,但卻沒有傳統濾波線路的限流與動態範圍縮小問題?Holger馬上知道我哪裡沒有聽懂,可是問題還是要回到基礎電學,而且他要想一下如何解釋清楚。

Holger在紙上畫了一條正弦波,然後畫出交流電正負兩個峰值波型,他說:「傳統電源濾波加入電感濾波,實際上增加了阻抗,這時候就會限制電擺幅的波峰與波谷,把最高與最低的部分切掉。」是的,這是發燒友們熟悉的普通電源濾波,我們知道限流的問題會導致音樂動態範圍降低。Holger繼續解釋,因為電的最大峰值受到阻抗增加而縮限範圍,但是音響器材裡面有許多電子元件需要快速充放電,可是電無法達到最大擺幅,就會減損器材的聲音表現。

Referenz AC-3500P電源供應器的技術原理,Holger一邊畫圖,一邊解釋。左方是送進來的市電,波型可能受到傳輸電網或高頻EMI/RFI干擾產生鋸齒狀,In-Akustik利用電容與電感構成的共振頻率,把這些受損的高頻導引入地,後面輸出的電力就是漂亮的正弦波了。

傳統濾波電源處理會造成限流與動態範圍縮限的問題,原因就在波峰與波谷的削切,影響聲音動態與細節。

Holger講到這裡,主題鎖定在電的擺幅,傳統濾波縮限了擺幅,In-Akustik當然不願意使用,但是要維持足夠的供電擺幅,In-Akustik在交流電的路徑中間,加入了兩組電容與電感,中間接地,這是什麼原理?Holger舉例解釋,就像鐘擺或節拍器,鐘擺擺動的速度,取決於重錘的重量與鐘擺的長度,節拍器也因為配重錘位置改變速度,重錘拉越高,節拍速度越慢,反之節拍速度越快,這是「機械式」控制擺幅的方法。

Referenz AC=3500A內部看起來比一般電源供應要複雜許多,原理也大不相同,可以濾除電源裡面的噪訊,同時維持電源輸出的能量,相當獨特。

但是要如何把機械式的擺幅控制應用在電源供應上面,讓電能達到原本的最大擺幅呢?那兩組電容與電感就是電的鐘擺,利用適當的數值架構出共振頻率(resonance frequency),遇上特定頻率的電源噪訊進來時,共振頻率會引導高頻噪訊,透過共同的接地消除噪訊。我們可以想像,原本波形受到外界高頻噪訊干擾的電,送入Referenz AC-3500P之後,電容與電感構成的共振頻率,就像是分音器那樣,可以濾掉額外的高頻干擾噪訊,但不會限流。


這個「共振頻率」是多少?這是In-Akustik多年研究的技術精華,當然不能講,但有一個問題我非問不可:這個共振頻率在人耳聆聽範圍之內?還是聆聽範圍之外?Holger說當然在人耳聆聽範圍之外,而且離得很遠,這樣才能把高頻噪訊導入接地,消弭噪訊於無形,同時又不會造成限制音樂動態的負面影響,維持電源原本充沛的供應。


懂了,上課沒聽懂的,課後補充把沒懂的地方補起來。在In-Akustik密集的一日參訪,終於在晚餐前完成,剩下的是簡單的部分:享用In-Akustik招待的道地德國菜,外加德國啤酒暢飲。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
瑩聲國際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沙崙路199號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為了音樂,真是值得-Inakustik LS-2404 AIR喇叭線
LS-2404 AIR帶來的聲音改變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只消一接上系統,您就可以聽得見。首先,會發現音場整個打開了,寬度、深度,還有高度,是三維方向全方位的擴展。一般來講,線材可以打開寬度容易,推展深度也可以為之,但要能把高度也...《 全文

[新聞] 高速導波結構-Inakustik Reference LS-1603 Silver喇叭線
LS-1603 Silver屬於Inakustik旗艦Referenz Selection系列,運用了多達16股高速導波(High Speed Waveguide)導體。所謂高速導波是以多根極細的同軸導體,圍繞一根聚乙烯(PE)材質軸心,導體為OFC無氧銅,表面再鍍銀,可減低集膚效應的影響...《 全文

[專題報導] 真正的聲學物理(而非玄學)-In-Akusitk原廠專訪(二)
參訪In-Akusitk第一天的行程全部耗在交通與晚餐,休息一晚之後,第二天就是滿檔行程:早上進In-Akustik上課,然後參訪Referenz手工作坊,再回到In-Akustik工廠採訪,接著再上一堂技術課程,密集接收大量專業資訊,而我在參訪行程完畢之後...《 全文

[專題報導] 純手工的Referenz系列-In-Akusitk原廠專訪(三)
[專題報導] 電源處理技術與眾不同-In-Akusitk原廠專訪(四)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